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这首诗描绘了南宗和北祖佛教圣地的景象,强调了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南宗北祖争衣处"暗示着这两个重要佛教分支的起源地,历经风雨洗礼,石质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体现了岁月的沧桑与佛教文化的坚韧。"雨洗风磨石尚新"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表达出时间的流转中这些圣迹的历久弥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神圣遗迹超越时空的惊叹,以及对佛法永恒不灭的感慨。"丛林犹有昔时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时代变迁,仍有修行者在此延续着古老的禅修传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庾岭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寓含了诗人对佛教智慧和历史的敬仰之情。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大包才剖碍人间,日炙风吹转放顽。
见说听经曾肯首,更须来透铁门关。
踪迹浑如漾绿漪,画桡曾不近渔矶。
有时梦落秋江去,短笛横吹载月归。
暖风雀舌闹芳丛,出焙封题献至公。
梅麓自来调鼎手,暂时勺水听松风。
正席云山万象回,道人青眼为谁开。
呼童放竹浇花外,修整茶炉待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