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陈烈女诗

丰城又有剑埋岳,虹气沉沉尚雌伏。

碧血化草死不灰,红颜谁洗九泉辱。

粪土虽污秽,犹思卫其身。

刀戟虽凶器,借以杀其人。

烈哉陈女智且勇,古有传奇今见真。

烽烟惨惨黯无色,鬼哭神愁谁瞷得。

冥冥中有表暴时,天日复见昭然白。

女从巴山远逃奔,遇贼邻邑罗氏村。

贼假洞房忘死所,女视鼎镬为生门。

罗氏主人得还里,入室血污满床笫。

遍问邻人有新闻,备言女死遭残毁。

窗间留得亲笔书,冀将心迹彻庭除。

但得生前身不辱,遑计死后遗骸屠。

主人为感烈女志,目睹耳闻详其事。

直彰始末达上庠,罗生仁义真仁义。

吁嗟乎,观乡而知直道存,谁司风教如弗闻。

我欲排云叫阊阖,为传此事待輶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崇仁陈烈女诗》由清代诗人刘绎创作,通过描绘陈烈女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她面对逆境时的智慧与勇气。诗中不仅赞扬了陈烈女的高尚品德和牺牲精神,也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气提出了反思。

诗的开篇即以“丰城又有剑埋岳”起兴,暗喻陈烈女如同深藏不露的宝剑,其内在的坚韧与力量在关键时刻得以展现。接着,“虹气沉沉尚雌伏”一句,以虹气象征陈烈女的潜在力量,即使暂时未显,但终将爆发。随后,通过“碧血化草死不灰,红颜谁洗九泉辱”两句,表达了陈烈女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受辱的决心,凸显其高尚情操。

“粪土虽污秽,犹思卫其身。刀戟虽凶器,借以杀其人。”这两句通过对比粪土与刀戟,强调了陈烈女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勇敢。紧接着,“烈哉陈女智且勇,古有传奇今见真”高度赞扬了陈烈女的智慧与勇气,并指出她的事迹如同古代传奇,真实存在于当代。

“烽烟惨惨黯无色,鬼哭神愁谁瞷得。”描绘了陈烈女所处环境的恶劣与危险,以及她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然而,“冥冥中有表暴时,天日复见昭然白。”预示着正义终将显现,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必将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叙述陈烈女在罗氏村遭遇贼人的故事,展现了她的机智与果敢。在生死关头,陈烈女选择面对死亡而非屈辱,最终被罗氏主人发现并妥善处理。诗中特别提到罗氏主人的仁义之举,以及他为陈烈女的事迹所作的记录与传播,体现了对正义与美德的推崇。

最后,“我欲排云叫阊阖,为传此事待輶轩。”表达了诗人希望将陈烈女的故事广为流传,以期影响更多人,弘扬正气,倡导道德风尚。整首诗通过对陈烈女事迹的描绘与赞美,既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也是对社会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荆山同年《卜筑西溪》次韵

闲云几朵拥林峦,卜筑新居喜静安。

宅里因依同姓好,室家据拮异乡难。

桑麻西崦占年稔,松竹南山耐岁寒。

曾是旧游衡宇隔,而今又作比邻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冯子良太守致仕次韵(其一)

名宦他年且俟诸,名心宦味已蠲除。

仔肩释担还初服,慷慨登场忆下车。

卅载官仍如故我,一州丞不负今余。

湖亭阅尽风波趣,乞得闲身自著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冯子良太守致仕次韵(其二)

芳年才调骋词林,皓首难消志士心。

敛局看来谁胜负,虚舟过去任浮沉。

曾经盘错锋藏刃,几处勾留酒在襟。

赢得故山鸿雪印,寓公犹是使君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冯子良太守致仕次韵(其三)

仙凫初趁燕飞西,我正东归托荫栖。

桑梓春深常话旧,蓬蒿秋老尚留题。

晚来耐久惟裴魏,千里相思感吕嵇。

今日隐居求志地,不妨往事又重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