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陆鼎仪诲言

少年被缨冠,侧身群贤后。

狂悖寡自持,多言众所咎。

繁辞剧无益,欲制已出口。

有时杂诙谐,触冒遭诋诟。

虽言不为虐,于德实云疚。

三复白圭篇,令人重颜厚。

愧无请益辞,负我直谅友。

陆君多雅怀,指我以瑕垢。

翻然为起敬,竦立敛双肘。

退之喜嘲狎,籍谏终不受。

才高使之然,嗟我实未有。

书绅古人戒,敢不佩左右。

感子期重陈,终焉愧琼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答陆鼎仪诲言》。诗中李东阳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对朋友陆鼎仪教诲的感激与反思。

首句“少年被缨冠,侧身群贤后”描绘了自己年轻时的谦逊形象,站在众多贤士之后。接着,“狂悖寡自持,多言众所咎”则反省了自己年少轻狂、言语不慎的过错。随后,“繁辞剧无益,欲制已出口”表明了自己在表达上过于繁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有时杂诙谐,触冒遭诋诟”则指出自己偶尔的幽默和冒犯,导致了他人的批评。面对这些错误,诗人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并未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于德实云疚”,内心感到深深的愧疚。

诗人通过反复诵读《白圭篇》,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自己缺乏请教和改进的态度。“愧无请益辞,负我直谅友”表达了自己对于没有虚心求教的遗憾,以及辜负了朋友真诚帮助的愧疚。接着,诗人赞扬了陆鼎仪的雅致胸怀,并表示自己会从他的教诲中汲取教训,像韩愈那样坚守原则,不轻易接受讽刺和玩笑。

最后,诗人引用古人关于自我警戒的教诲,表示自己不敢忘记,并感谢陆鼎仪再次提出忠告,同时表达了对于对方礼物的感激之情。整首诗体现了李东阳对自己言行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朋友教诲的诚挚感激。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赠彭民望三首(其三)

我家水西涯,性本爱幽僻。

与君数携手,兴至忘所适。

溪行缘萦纡,野酌散愁寂。

倦来倚树坐,举目见山色。

山色忽已改,离别复几载。

移居在城南,咫尺隔江海。

夜来春风至,芳意思共采。

道逢旧邻人,茅堂复何在。

形式: 古风

与刘时雍

客从方岩来,戒我作诗疾。

君来索我诗,谓我意所适。

深言中奇病,二子皆我益。

还从适处得,便向疾中释。

而我亦何心,悠悠自朝夕。

形式: 古风

与姜用贞二首(其一)

丛兰绝低小,隐约幽岩姿。

崇冈有高松,下影回薄之。

小大固异质,托交乃其宜。

君本老成人,我生良已迟。

情亲若兄弟,年数两相遗。

相逢即倾盖,久已不复疑。

我歌贫交行,试问和者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与姜用贞二首(其二)

节过人事简,驾言适我庐。

一茶啜未终,童仆促回车。

揽之不肯住,答我有所趋。

十朝不一见,为我惜须臾。

昨夜梦君来,相见但踌躇。

翻思梦中言,展转一字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