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酬蔡温老秀才见寄》。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静赏自然之美的画面。首句“一庵聊寄碧岩阴”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一座小庵坐落在青翠的岩石阴影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接着,“忽得新诗慰我心”表达了收到友人蔡温老秀才寄来的诗作后内心的喜悦和慰藉。
“俊逸自追天马健,崩腾还与海涛深”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才华比作奔腾的天马和汹涌的海涛,既展现了其文采飞扬、意气风发的一面,也暗示了作品的深邃与丰富。同时,这两句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门前俗子无行迹,物外松风有好音”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门前虽无世俗之人打扰,但门外却有松风轻拂,带来悦耳的声音,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病起可能携杖屦,共寻明月到溪浔”表达了诗人期待康复后能与友人一同漫步于月光下的溪边,享受自然美景的愿望,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