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登观音岩用太白同人舟行韵

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

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

合沓重山中,林峦互出没。

崒嵂千仞岩,横空豁天骨。

舍棹穷云根,攀跻势超忽。

俯视临沧江,逝波无时歇。

便欲乘丹梯,振衣入瑶阙。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魏之琇的《舟行登观音岩用太白同人舟行韵》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上航行景象。首句“长风天末来,吹动海东月”,以长风和海月起笔,展现出开阔的海面和皎洁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苍茫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挂席凌沧洲,扬旌发溟渤”描绘了船帆高挂,乘风破浪,驶向远方沧洲的情景。

“回望罗与浮,眇然青一发”通过回头远眺,将读者带入诗人视野中的远方岛屿,形象地比喻为“青一发”,暗示距离遥远而渺小。接下来的诗句“合沓重山中,林峦互出没”,描绘了山峦叠嶂,层林在视线中忽隐忽现,增添了旅途的艰险与奇幻。

“崒嵂千仞岩,横空豁天骨”则描绘了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令人惊叹其雄伟壮观。诗人继续攀登,“舍棹穷云根,攀跻势超忽”,表达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和速度。最后,“俯视临沧江,逝波无时歇”以江水的流淌象征时间的流逝,而“便欲乘丹梯,振衣入瑶阙”则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顶观音岩,进入仙境般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舟行过程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既有豪迈的气概,又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0)

魏之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严力庵画西溪探梅图

郡城西去三十里,万树梅花一溪水。

日出烟销不见人,人家隐约梅花里。

东风几日吹林薄,茅舍板桥春漠漠。

娟如静女倚修竹,瘦若癯仙卧寒壑。

陂塘寂寂花愔愔,清溪仿佛桃源深。

了无尘埃污履迹,时有雁鸭惊挐音。

天怜此境太幽绝,特倩我曹为搜抉。

载酒晨冲古渡烟,寻诗暝踏荒林雪。

轻舟荡晴花正开,入花渐深迷路回。

月明疏影掠篷过,风起暗香随棹来。

十年无复经河渚,回首同游半今古。

重看水墨意茫然,始觉严兄用心苦。

形式: 古风

早春泛舟西湖用遗山泛舟大明湖韵

吴侬不唾西湖水,爱此渟泓三十里。

东风吹船向天上,凫雁迎人飞欲起。

两堤如带横弯弯,十二画桥连玦环。

红楼翠馆天半出,倒影浮动烟波间。

晚来系棹西泠渡,油碧香车松柏路。

水佩风裳不可要,兰襟柳带愁烟露。

孤山梅花别有情,邀我虚亭散余步。

夕阳澹澹天悠悠,寒渚无人见双鹭。

沈吟往日林逋仙,踪迹吾宗同仲先。

草庐入画已千载,我来放歌空叩舷。

笺天愿乞烟霞福,小住蓬莱五百年。

形式: 古风

夜泊庐陵

岸险沙痕折,江空露气澄。

荒鸡迎戍鼓,宿雁避渔镫。

客梦随枫落,乡思对月凝。

秋声殊可赋,此夜泊庐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秋霁

伏雨初收意洒然,生衣乍试晚风前。

怀人酒熟镫明候,顾影桐疏竹冷边。

夜景楼台天倒合,秋光城郭月孤悬。

无端忽著东南望,独卧蛮江忆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