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归发潞河作

方朔恒苦饥,相如常病渴。

明时许乞身,初衣辞魏阙。

革车逐扁舟,长河接溟渤。

舳舻争唱呼,鸥鹭閒出没。

帆影日外落,棹歌津头歇。

举酒酬暮云,卷帘对夜月。

悠然万里心,顿与江天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首句“方朔恒苦饥,相如常病渴”以典故开篇,暗喻主人公过去生活的艰辛与渴望。接着,“明时许乞身,初衣辞魏阙”点明了主人公选择辞官归隐的原因,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解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革车逐扁舟,长河接溟渤”两句,通过对比陆地与水路,展现了主人公从繁忙的官场生活转向宁静的水上生活的情景。这里,“革车”代表官场的束缚,“扁舟”则象征着自由与解脱。同时,“长河接溟渤”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江海相连的画面,寓意着主人公心灵的广阔与自由。

“舳舻争唱呼,鸥鹭閒出没”描绘了归隐后的日常景象,船只在江中穿梭,鸥鹭在空中自由飞翔,一派和谐宁静的自然风光。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内心对自由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帆影日外落,棹歌津头歇”进一步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宁静场景,帆影渐远,棹歌声止,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安详。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

“举酒酬暮云,卷帘对夜月”则是对诗人夜晚生活的一抹温馨描绘。举杯向暮云致意,卷起窗帘迎接夜月,这样的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悠然万里心,顿与江天豁”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归隐后心灵的解放与开阔。万里之心,与江天相融,寓意着诗人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宽广,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细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过程。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文人辞官归隐主题诗歌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23)

黄凤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除夜

灵曜升旸谷,颓景泊桑榆。

昏旦相推迁,不觉岁月徂。

今夕是除夕,萍踪寄幽都。

追想芳春时,屈指犹须臾。

故园万里遥,乡书一字无。

纵有屠苏酒,安得成欢娱。

寒衾拥榻眠,残灯寂与俱。

徬徨起视夜,守岁在玉除。

形式: 古风

觉海石岩

谁上鳌背山,凿开混沌窍。

石髓烂如泥,石岩足清啸。

寥廓迎朝晖,沈冥敛夕照。

飞泉洒松篁,缘崖森萝茑。

昼伴巢鹤眠,夜听寒猿叫。

灵籁荡嚣氛,崇冈恣远眺。

一壑閒云多,三杯开口笑。

便欲瞰沧溟,共把陵阳钓。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夜泛钱塘江

秋水澄似练,秋月明似镜。

舣棹宿莽洲,夜见穿云磴。

海门潮未生,江干波可泳。

放舟纵所如,骋目千里净。

恍若博望槎,上与天河映。

渔火远微茫,棹唱近堪听。

顿忘是客中,高发南楼咏。

形式: 古风

寓潞河驿

客路常苦长,曦晷常苦短。

凄风日以急,归期日以缓。

明发方戒途,须臾雪花满。

寒鸦噪屋角,门外人迹罕。

欲把掌中杯,羁孤无酒伴。

去住各有时,吟啸自萧散。

形式: 古风 押[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