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顷为诸生常受经于钱丈学赋于张丈今乃叨忝同为侍臣蒙钱丈置酒张丈赐诗不胜愧悚之深言志为谢

畴昔胜冠日,曾为绛帐生。

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

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两位前辈——钱丈和张丈的敬仰之情。在古代文化中,“畴昔”意味着过去的岁月,“胜冠日”则是指在往昔时光里佩戴的荣誉之冠。诗人曾在绛帐(可能指学术或文学的殿堂)中诞生,即在知识和艺术的氛围中成长。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渴望与追求。

“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则透露出对前辈之言的尊崇。九言可能指的是某种经典或重要的话语,至教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教诲;一顾即是一瞥,虚声则是空泛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前辈的敬意。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显示了诗人的自谦之心。叨严可能指的是年岁增长,不意则是不料,接老成意味着步入老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慨。

最后,“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则是对前辈赠送诗词及宴席的感激之情。宁须可能指的是微小的恩惠或需要,诗酒赐即是赠送诗歌和美酒;侍坐导知荣则是坐在长者身边,得到指导而感到荣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辈赋予之礼物的珍惜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种对历史、对先贤的崇敬,以及个人成长与知识追求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光皇祐二年谒告归乡里至治平二年方得再来怆然感怀诗以纪事

十六载重归,顺涂歌式微。

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

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

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再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年老逢春犹解狂,行歌南陌上东冈。

晴云高鸟各自得,白日游丝相与长。

草色无情尽眼绿,花林多思袭人香。

吾侪幸免簪裾累,痛饮闲吟乐未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和伯常见寄

诛茅宋玉宅边人,知醉宜城几瓮春。

细雨短蓑渔向市,孤村极浦鼓迎神。

遍游七泽身忘倦,更赋千篇意转新。

不必沧浪羡清泚,向来缨上已无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