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将卜居水东先以诗寄吴令

茅斋背郭面孱颜,已有幽人约往还。

学道远寻岣嵝令,卜居长占荔支湾。

窗间山色红尘远,竹外棋声白昼闲。

静扫风轩同宴坐,柴扉应为夜留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即将在水东择地居住的憧憬与期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茅斋背郭面孱颜,已有幽人约往还”描绘了诗人的居所,位于城郭背后,面对着连绵的山峦,已经有隐士相约来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

颔联“学道远寻岣嵝令,卜居长占荔支湾”则透露出诗人追求精神修养和寻找理想栖息地的决心。岣嵝令可能象征着高深的学问或修行之路,而荔支湾则是诗人理想中的居住之地,充满诗意和宁静。

颈联“窗间山色红尘远,竹外棋声白昼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窗外的山色与室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隔绝。竹林中的棋声在白昼显得格外悠然自得,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尾联“静扫风轩同宴坐,柴扉应为夜留关”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享受这份宁静,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聚会、交谈,享受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居住环境的精心规划和期待。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签判黄元功顷摄守蔚平枕江有小亭予假居久之稍加葺治且作诗其上名之曰横江今既还职辄用写呈

西来一水护山城,突兀横江占小亭。

春尽浪花浮竹屋,夜深渔火乱沙汀。

支颐尘榻清无梦,隐几明窗醉有经。

扫洒待君还旧隐,却来相对守黄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寄内

学道参禅久不成,惟将曲糵破愁城。

三杯径醉客已去,一枕未回天欲明。

长羡篱边元亮醉,谁怜泽畔屈原醒。

瓮头浊酒须多酿,准拟归来细细倾。

形式: 七言律诗

迁城南新居

背郭通幽面翠微,病躯野性最相宜。

旋栽花竹频开径,恐碍云山短著篱。

晓日临窗时读易,晚凉隔屋听评棋。

三年瘴岭无归日,聊向深林占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前韵

瓮牖茅檐白版扉,地偏犹与病相宜。

雨添山涧苔侵径,竹近阳陂笋过篱。

三爵沉酣陶令酒,一奁成败谢公棋。

车尘不到门前路,渐觉蒿莱长旧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