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

林暮鸦翻,钟沉鹤倦,古意胸中横起。

斜阳下、城东半角,剩无恙小山流水。

想年时、万柳丝长,把一片、春色愔愔低系。

问酒畔红牙,衣边青眼,旧日风流谁继。

绿影和烟都化矣。只画意吟魂,向人摇曳。

僧归去、尘封梵静,浑描入、无声诗里。

镇拈花、瘦佛龛前,似道我重来,昔游应记。

恁平野寻碑,空堂听笛,片月窥人天际。

形式: 词牌: 金明池

鉴赏

这首《金明池》由清代诗人周祖同所作,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以“林暮鸦翻,钟沉鹤倦”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古意胸中横起”一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如同古意在心中流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斜阳下、城东半角,剩无恙小山流水”,夕阳余晖洒在城东一角,小山上的流水依旧平静,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自然规律。诗人通过“万柳丝长,把一片、春色愔愔低系”描绘了一幅春日垂柳轻拂、春色静谧的画面,细腻地捕捉了春天的温柔与生机。

“问酒畔红牙,衣边青眼,旧日风流谁继”则转向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酒畔红牙(指酒馆中的乐器)与衣边青眼(形容眼神清澈明亮),都是对往昔风雅生活的怀念。诗人自问,这样的风流韵事,又有谁能继承下去呢?这一句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绿影和烟都化矣。只画意吟魂,向人摇曳。”绿树的影子与烟雾融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切都已消散。剩下的只有诗人内心的画意与吟唱的灵魂,在人们面前轻轻摇曳,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不舍。

“僧归去、尘封梵静,浑描入、无声诗里。”僧人离去,梵音被尘封,这些情景被诗人融入了无声的诗篇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静谧与禅意的追求。

“镇拈花、瘦佛龛前,似道我重来,昔游应记。”诗人经常在佛龛前拈花,仿佛在诉说着他再次归来,回忆起过去的游历与经历。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禅意,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

最后,“恁平野寻碑,空堂听笛,片月窥人天际。”诗人漫步于广阔的田野间寻找古碑,聆听空堂中的笛声,月光如水般倾泻,窥视着人间的喜怒哀乐。这一系列画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哲思与美感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记忆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67)

周祖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偕叔平过增寿寺别院,叔平指其姬人瘗处,为赋一解

幽磬隔花闻,清梵如尘,惜惜别院悄无人。

燕子不来春又去,立到黄昏。

芳草最愁君,埋了罗裙,可怜眉黛已无痕。

曾是旧时帘底月,如此销魂。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摸鱼儿

蓦鞭丝、唤人离别,临歧珍重相语。

尊前只莫言憔悴,都向柳枝分付。

浑欲诉,奈执手、匆匆不尽愁中绪,攀条怨缕。

正南苑生凉,西山作暝,争忍别君去。

长安道,约定归期又误。天涯人倦羁旅。

湖云湘月家山影,并入吹笳声暮。

情更苦,说有个、方回等我江南路。凭君记取。

待津舶归来,诗筒寄到,定写断肠句。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长亭怨.天津

已春过、大沽烟水。杨柳青青,落花风里。

隐隐潮来,小帆如叶、树如荠。

酒帘三五,嗟逆旅、无情思。

结客少年场,漫击筑,浩歌燕市。遥指。

慨津门旧日,一片连营烽燧。京城未远。

又愁见、浮云征骑。

道至今、玉垒防秋,厌重说、鏖兵时事。

只海色千重,都向层楼飘起。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望海潮.海上

风来无地,云横有岸,中边一碧浮沉。

方丈去遥,连翘舞倦,波涛终古难平,车马半空行。

问枯查羽客,几度曾经?

暮色苍苍,拟将心曲托孤琴。

沧州何处伤情,怕重闻水浅,还见尘生。

青海孤军,乌湖异域,唐家遗迹堪惊。

西北是神京,幸中原无事,人道休兵。

忽近烟台乱鸦,斜日大旗横。

形式: 词牌: 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