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郡城楼晓望

郡郭苍茫百物蕃,南临渤澥北乡村。

烟涵海色藏鲲屿,潮捲涛声入鹿门。

岛上红毛馀战垒,津头赤马拥云屯。

百年兵革销沈久,丽醮空闻画角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台郡城楼清晨远眺之景,以壮阔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交织,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句“郡郭苍茫百物蕃”,开篇即以“苍茫”二字勾勒出台郡城楼所在之地的辽阔景象,加之“百物蕃”三字,不仅描绘了城郭内外万物繁盛的生机勃勃之态,也暗含了城市繁华与生命力的象征。

“南临渤澥北乡村”一句,通过方位词“南”、“北”巧妙地将城楼与周边环境联系起来,既展现了地理空间的广阔,又暗示了城乡之间的对比与融合。

“烟涵海色藏鲲屿,潮捲涛声入鹿门”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动态描写,将海面的烟雾、海色、岛屿以及潮水、涛声等元素融入画面之中,营造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海景图。其中,“藏”字生动地描绘了海面上岛屿的隐现,而“捲”字则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涌动,两者相辅相成,赋予画面以动态感。

“岛上红毛馀战垒,津头赤马拥云屯”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痕迹。岛上的“战垒”与津头的“赤马”分别代表了战争的遗迹与历史的印记,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诗人巧妙地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景象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最后,“百年兵革销沈久,丽醮空闻画角喧”两句,以时间跨度为线索,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溯至当下,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其中,“百年兵革销沈久”一句,通过“百年”这一时间概念,强调了战争的漫长与残酷;而“丽醮空闻画角喧”则以“丽醮”(古代祭祀仪式)与“画角”(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事或祭祀场合)的对比,暗示了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降临,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战争的怀念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台郡城楼周边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珍惜。

收录诗词(9)

柯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峰书院借庐

花木萧疏草不除,广文官冷乐何如。

家无醅酒贪留客,橐有俸钱常买书。

半日吟诗登小阁,几人问字到吾庐。

本来面目依然在,且拟携经带月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秋日游白云寺

檀旃远出白云隈,邀友秋游策蹇来。

竹径梵音传爽籁,石坛屐齿印苍苔。

一帘花雨禅心静,半榻茶烟鹤梦回。

瑟瑟疏林红叶下,暮鸦解客漫相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日过栗子岭

逶迤一径入云深,夹道松杉十里阴。

天半钟声闻鹿苑,雨馀空翠滴烟林。

春泉石畔分新脉,时鸟山中变好音。

直欲振衣千仞上,仙灵笑我腐儒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春日望海

碧海浑无际,和风镜面开。

春潮孤岛没,暮雨细帆来。

鹿耳双缨出,鲲身七线回。

旷观天地阔,且覆掌中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