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阻风鸿宝伯命酌东楼

虚阁平临积水坡,授衣犹觉暮寒多。

钟声清自洲前出,雨色昏从几上过。

百叠蘼芜萦远楫,千行鸥鹭隐残荷。

凄其士女登临少,静对牺尊拭太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中的南湖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情感。首句“虚阁平临积水坡”,以“虚阁”点明了建筑的空灵与高远,而“积水坡”则暗示了湖面的广阔与水势的浩瀚。接下来,“授衣犹觉暮寒多”一句,通过人物的穿着与感受,巧妙地将季节与氛围融合,营造出一种秋意渐浓、寒气逼人的氛围。

“钟声清自洲前出,雨色昏从几上过。”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氛围,钟声悠扬,似乎来自远处的洲岛,而雨色则在室内显得格外昏暗,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百叠蘼芜萦远楫,千行鸥鹭隐残荷。”这两句转向对湖中景物的细致描绘,蘼芜环绕着远方的船只,鸥鹭在残荷间隐现,既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息。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力量的感慨。

最后,“凄其士女登临少,静对牺尊拭太阿。”这一句转而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在如此壮丽而又略显凄凉的景色面前,来往的人寥寥无几,诗人独自面对历史的遗迹(“牺尊”),并擦拭着象征着力量与正义的“太阿”剑,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当下处境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南湖风雨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3)

陆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竺即事

东家女儿发垂肩,朝朝纤手弄青钱。

西家女儿发覆额,阿母妆边乞芗泽。

门前车马任纷纷,绛蜡栴檀手似君。

愿向佛筵分断焰,将身化作两峰云。

云去云来看不见,镜里灯前窥半面。

指点胭脂岂误人,红颜能使黄金贱。

形式: 古风

徐仲和与余先后两至湖上不值偶过曾波臣为余写照出所画仲和小像倚瓮独酌须眉皆动为之绝倒因赋短歌

徐生五十如童容,海滨之东称醉龙。

著书万卷不得意,乃以饮酒藏其锋。

中秋迟我湖上月,我正飞帆度三越。

今来湖上枫叶酣,不见徐生见毛发。

武夷曾君写生手,但貌佳士不貌丑。

徐生盘薄侧理中,豪气犹能吸八斗。

笑余凡骨讵堪传,曾君为发神光鲜。

更添一个鸬鹚杓,便入徐生酒瓮边。

形式: 古风

金华洞天歌赠米友石先生

海内洞天三十六,盘薄灵胚横地轴。

星分婺野金争华,钟脉坡陀亘天目。

蜿蜒峰头三百里,芙蓉一片空中起。

翠荫俄从松顶飞,滩声每到泉根止。

泉影松光锁洞门,氤氲元气无朝昏。

青斿绀节真人仗,瑶草琪花玉女魂。

孝标堂里云无数,初平石畔烟常护。

彷佛桃源见去舟,须臾樵径迷归路。

归路千山杳蔼中,咄嗟双驭凌天风。

仙台神理岂终閟,毛发或与精灵通。

洞天仙吏南宫后,袖底嵯岈今在否。

山灵咫尺妒烟霞,排空应见龙蛇走。

形式: 古风

赵退之虹岛

散帙得秋水,一椽清可师。

素心天放处,华渚雨来时。

指匣通灵汉,邀梁覆玉池。

文园新渴甚,只许美人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