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坑

山坑新垩亭,我从唐坞来。

衣上湿犹雨,舆底声真雷。

人家沿山边,青松屋上哉。

转径岭成夹,大江中间开。

江以雨始大,滥觞源斟杯。

出三天子都,两崖浸崔巍。

厓上短短松,绿满疑莓苔。

雨刷沙入江,刻露松根荄。

生气自黏壁,养以雾与霾。

此松与此石,得雨结之胎。

孤壁下落江,径乱行客猜。

盘屈厓底树,浮草挂作堆。

窃恐雨不休,无路缘石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朱筠的《山坑》描绘了诗人行经山间坑谷时的独特感受。首联“山坑新垩亭,我从唐坞来”,点明了诗人行踪,新涂的亭子位于山坑之中,他从远处的唐坞而来。接着,“衣上湿犹雨,舆底声真雷”两句,通过自身的感受和车轮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雨势之大,仿佛雷鸣。

“人家沿山边,青松屋上栽”描绘了山间的村落,家家户户依山而建,青松点缀其中,增添了生机。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山岭和江水:“转径岭成夹,大江中间开”,山路曲折,夹在山岭之间,江水从中流过,显得开阔壮观。

“江以雨始大,滥觞源斟杯”运用比喻,形容江水因雨势增大而浩渺,如同源头的酒杯被斟满。诗人继续描述沿途景色:“出三天子都,两崖浸崔巍”,暗示山势险峻,仿佛是天子的都城所在,两侧悬崖高耸。

“厓上短短松,绿满疑莓苔”描绘了崖壁上的松树,虽短小却生机盎然,绿意葱郁,仿佛覆盖着青苔。雨水冲刷沙土流入江中,露出松根,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生气自黏壁,养以雾与霾”进一步赞美松树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茁壮成长。

最后,诗人担忧雨势不停,自己可能无法沿着石边找到出路:“窃恐雨不休,无路缘石隈”。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坑雨景,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坚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未知路途的些许忧虑。

收录诗词(41)

朱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翻石

乱山偪孤霤,急吐吞九八。

峰峰雨助瀑,洗石如刀刮。

石皮皴剥骨,流刀犹自刷。万千百丈石,激落声裂?。

上石裂掷甓,下石秃剃鬝。

石堆霞径绝,水喷风声杀。

游屐百折到,欲上难戛戛。

兴未尽反恨,膝以上厉滑。

悬波信自誓,缘山力失拔。

土人陈社子,矫过獾与豽。

负我跃浪泅,度石犯齿齾。

颔下鳞三尺,出自龙喔嗗。

试身险婴物,翻石名记札。

覆水矼屡扼,浮生穴自窡。

今兹度恶风,神山眼察察。

回头云外乘,携手娱婠娺。

形式: 古风 押[黠]韵

老人峰

翻身龙翻石,招我立老人。

辛苦馋涎过,飘若神仙身。

老人昔扶杖,鬼窃摧为薪。

须眉信甚伟,毋乃曾避秦。

黄公与角里,化石或有因。

不然谷城葬,生死子房亲。

我行揖翁坐,欲就往古陈。

白云滃起谷,忽失面目真。

旁一老差小,徐甲从䏥贫。

索钱吐乙符,白骨支轮囷。

颇闻七十庵,所在宅隐沦。

斯翁存岿然,及见古初仁。

黄山朝朝海,松长如桑匀。

松乎海随灭,石寿逾灵椿。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舆自山左折行达碧云寺

不徒而舆舍小舸,人肩上上山之左。

秋风吹草草益深,崔巍石戴土坎坷。

坎坷之土没深草,茇草如割草行果。

土高土低乱行脚,十余脚互草中跛。

苦寻芳菲愁靃靡,强逐町疃耐堀堁。

一峰才下一峰上,半趾刚平半趾颇。

虽喜孤松作前导,每疑碎砾其中叵。

我乎定志游在斯,塞翁冉■福与祸。

三天都降九子陟,无路吾游无不可。

今朝小试左股夷,何客肯为前足裹。

忽焉土中出数石,张牙啮人跃不堕。

僧来指之过此閒,高阁当空见灵璅。

我远见阁近不见,喜若捕蛇得珠颗。

大呼仆夫齐足力,转眼翠云亭著我。

琳琅四壁照眼读,刻画端庄间娿娜。

人来人去言空堂,水后水前送侧柁。

即看河边山下路,一线蚰蜒平以妥。

我入险来出必易,顷刻冰心息观火。

眼中敬亭已落手,且乞蒲团此兀坐。

形式: 古风

寻昭亭故址

卓午登山去欲曛,昭亭路外看孤云。

遗民犹说蘖和尚,古庙莫寻梓府君。

罗汉记亡贞石泐,绣球花见异僧闻。

隐沦托迹知何是,唳鹤饥鼯几百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