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与书生在静谧环境中共同读书学习的情景。"读书依梵侣,静里几番忙",开篇即点出僧侣与书生的共学氛围,静谧中蕴含着勤奋与专注。"白骨通文字,青蒲作讲床",以"白骨"象征书本,"青蒲"比喻讲席,形象地展示了学习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知识的积累如同堆积的书籍,需要时间与耐心。
"月花根干老,天女鬘鬟香",将自然景象融入其中,月光下的花朵与古老的树根,以及天女头饰的香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永恒与美好。"偶见题名处,桃灯感渭阳",结尾两句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感慨,"题名"可能指兄弟间的相互鼓励或成绩的分享,"桃灯"与"渭阳"则借用了古代关于兄弟情深的典故,表达了对弟弟在京取得佳绩的喜悦与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学习与成长的美好,以及兄弟间深厚的情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