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王景贤的《清贫》,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贫者自足、富贵招祸的主题。首联“错骑黄鹤出烟萝,借得容身燕一窝”运用了典故与比喻,将自己比作误入俗世的仙鹤,仅能借住于燕巢,形象地表达了身处世俗却心系高远的情怀。颔联“仁义中天行日月,是非平地起风波”则揭示了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日月象征着仁义的光明正大,而平地起风波则暗示了世俗中的是非纷争,对比鲜明,寓意深刻。
颈联“黄齑有味轻红脍,紫绶无功愧绿蓑”进一步阐述了贫者的满足感与富者的虚荣心。黄齑与红脍分别代表粗茶淡饭与珍馐佳肴,紫绶与绿蓑则是官服与渔夫的象征,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然和对精神富足的向往。
尾联“金坞铜山招祸败,清贫两字值钱多”总结全诗主旨,指出财富往往带来灾祸,而清贫的生活却价值连城。这一观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清贫》一诗通过对贫富生活的对比,以及对道德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精炼,寓意深远,是元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