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怀光孝寺寄霍南峤用韵”为题,由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佛教思想的探讨。
首联“曾问西来意,谁参最上乘”,开篇便提出了对佛法深奥之义的探索,引人思考“西来意”所指为何,以及如何达到“最上乘”的境界。这里的“西来意”通常暗指佛教东传,而“最上乘”则代表了佛教修行的最高层次。
颔联“即心原是佛,出世不如僧”,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心即是佛,强调内心的觉悟与清净才是成佛的关键,而非仅仅通过出家成为僧侣。这反映了佛教中内观自省的重要性,以及对出家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不同看法。
颈联“说法空堂月,翻经午夜灯”,描绘了一幅夜晚寺庙中的景象,月光洒在空荡的殿堂上,僧人在昏黄的灯光下诵读佛经。这一画面既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宁静与专注,也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无论是在明亮的白天还是寂静的夜晚,佛法的传播与实践都未曾停歇。
尾联“炎洲多苦海,应有玉壶冰”,将人间比喻为充满苦难的“苦海”,而“玉壶冰”象征着纯净与清凉,寓意在纷扰的世界中,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中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于心灵净化与解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思想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我认知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传递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超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