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学术合许郑陈朱为一冶,其谭经于广雅独殷,论荐举则再传弟子,语渊源则受业门人,载酒濂溪荷,堂侍清佳已陈迹;

治谱集阮林官胡之大成,惟宦迹在鄂州最久,赋梅花是昔日部民,运百甓是他年属吏,攀条武昌柳,楼登奥略不胜哀。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以典雅之辞,缅怀张之洞之功绩与风范。上联“学术合许郑陈朱为一冶”赞其学术成就之博大精深,与许慎、郑玄、陈寿、朱熹等古代学者并列,足见其学识之深厚。继而“其谭经于广雅独殷”,点明其在广雅书院讲学时的热忱与贡献。下联“论荐举则再传弟子,语渊源则受业门人”描绘了张之洞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不仅培养了众多再传弟子,更亲自教授门人,传承知识。

“载酒濂溪荷,堂侍清佳已陈迹”一句,通过“载酒”、“濂溪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文人雅集的氛围,同时暗含对张之洞在学术交流中所展现的高洁品质的怀念。下句“治谱集阮林官胡之大成,惟宦迹在鄂州最久”则强调了张之洞在政治治理上的卓越成就,特别是他在鄂州的长期任职,对当地乃至国家的贡献。

“赋梅花是昔日部民,运百甓是他年属吏”通过“赋梅花”和“运百甓”的典故,分别象征张之洞对百姓的关怀与对下属的指导,展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人文关怀和管理智慧。最后,“攀条武昌柳,楼登奥略不胜哀”以自然景物的变迁,寓指时间的流逝和对张之洞离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留下宝贵精神遗产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此联以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深情地回顾了张之洞在学术、教育、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贡献,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也是对一代名臣的崇高赞誉。

收录诗词(2)

伍铨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张百熙60寿联

颂周甲长康,皇王宠命,新锡汝寿;

惟四月初吉,子孙永宝,用享无疆。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望断苍生,八百单寒齐下泪;

城烧赤舌,五天京兆太无情。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山属岱、江属岷,论经济文章,当世斯为君实正;

水有源、木有柢,问胶庠塾序,中原谁达道真词。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于世界可谓有情怅,如此江山,八表凄凉送公去;

谕知己那堪回首问,无边风雨,九京悲感为谁深。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