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

蝉寂寂,雁嗷嗷。明月催文杵,清风送玉箫。

青天碧海路迢迢。双眉长皱可怜宵。

人易老,恨难消。枕上三声泪,江头万里潮。

疏疏凉雨落芭蕉。梦魂何处破牢骚。

形式: 词牌: 遐方怨

鉴赏

这首《遐方怨》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深沉的离愁别绪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蝉寂寂,雁嗷嗷”,蝉声的寂静与雁鸣的哀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预示着离别的哀伤。接着,“明月催文杵,清风送玉箫”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生活的细节,月光下的捣衣声与清风中的箫声,既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也暗含了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青天碧海路迢迢”一句,将空间的距离感形象地展现出来,青天碧海象征着遥远的距离,路途的漫长与艰辛,让人感受到主人公与爱人之间的相隔之苦。接下来,“双眉长皱可怜宵”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眉头紧锁的情态,夜深人静之时,这份思念更加难以排解,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人易老,恨难消”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离愁别恨的深深遗憾。人生短暂,而离愁却难以消除,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心生共鸣。

“枕上三声泪,江头万里潮”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枕边的泪水,是离别之痛的直接体现;而江头的潮水,则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牵挂,仿佛无论距离多远,思念都能随波逐流,直达对方的心中。

最后,“疏疏凉雨落芭蕉”以雨打芭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梦魂何处破牢骚”则表达了主人公在梦中寻求慰藉的愿望,但现实的困境使得这份愿望难以实现,牢骚与痛苦依旧存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深刻地表现了离别之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河渎神

疏雨洒寒毡。西堂欹枕孤眠。休文剩骨对高天。

萧条不比年前。青铜照泪如流霰。恼他避人秋燕。

潘鬓不堪重见。加餐何用相劝。

形式: 词牌: 河渎神

瑞鹧鸪

微霜落处唱骊歌。遥天愁望洞庭波。

执手临岐,衰柳残阳下,瞬息天涯可奈何。

欢娱犹记前宵月,广寒笑指姮娥。

何期此日凄凉,怕动离鸾操、梦应多。

白月纷纷挂薜萝。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最高楼

花柳市,转眼见秋光。游兴不寻常。

波心菰叶沉云黑,风中莲子落衣香。

约同人,张翠幕,宴高阳。泠泠处、子猷堂上竹。

萧萧处、陶潜径里菊。须相对,莫相忘。

桃花扇举笙方奏,泥金带缓曲初长。

尽流连,诗警策,酒颠狂。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高阳台

华发秋生,故园天阔,凉飙几日惊心。

潦倒登台,南鱼北雁沉沉。

听猿欲下怀人泪,况城头、夜半笳音。

问前朝何事,长亭轻自分襟。巫山巫峡萧森。

便兼天波浪,接地风阴。憔悴难堪,空闲匣剑囊琴。

江头枫叶停车看,抵来时、红杏春深。

梦中行家山易到,隔断闻砧。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