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春日感作

梦影双丸逐。渐消磨、辋川烟水,平泉花木。

龙脑一炉茶七碗,悔不襟期偏俗。

分领略、人间清福。

漫问禁烟明日事,且瞢腾、闲展离骚读。

山鬼笑,湘君哭。也知生世原空谷。

太匆匆、隙尘过马,隍阴覆鹿。

我是个中参透惯,冷眼花前银烛。

独倚遍、碧栏干曲。

满径云停门自掩,种琅玕、几树森森玉。

听春雨,长新绿。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春日感作》由清代诗人刘琬怀所作,描绘了春日里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开篇“梦影双丸逐”,以梦境起笔,暗示人生的虚幻与短暂。接着“渐消磨、辋川烟水,平泉花木”,通过描写辋川的烟波浩渺和平泉的繁花似锦,映射出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易逝。龙脑香与茶的对比,隐喻高雅与世俗的对立,而“悔不襟期偏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坚守高洁之志的遗憾。

“分领略、人间清福”,诗人似乎在品味人生中的清静与安宁,但随即又陷入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之中。“漫问禁烟明日事,且瞢腾、闲展离骚读”,诗人试图在历史的韵文中寻找慰藉,却只能在朦胧中翻阅古人的忧思。

“山鬼笑,湘君哭”,这一对偶句运用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山鬼的嘲笑与湘君的哭泣,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凸显了人生的悲喜交加。

“也知生世原空谷”,诗人意识到生命如同空谷,短暂而寂寥,充满了对存在的深沉思考。“太匆匆、隙尘过马,隍阴覆鹿”,时间的紧迫与生命的脆弱被形象地描绘出来,马蹄声与鹿影的消失,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

“我是个中参透惯,冷眼花前银烛”,诗人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生活,即使在花前月下,也保持着冷静与清醒。“独倚遍、碧栏干曲”,孤独与寂寞的情绪在这一句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诗人独自倚靠在碧绿的栏杆上,感受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

“满径云停门自掩,种琅玕、几树森森玉”,诗人通过描绘满径云停、门自掩闭的景象,以及琅玕(一种竹子)的生长,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对纯洁与永恒的向往。

“听春雨,长新绿”,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新绿遍布,诗人以此结尾,既是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不息、希望永存的寄寓。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97)

刘琬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

结屋东头老。问今生、闲愁种种,几时能扫。

赢得吟魂犹淡荡,只绕谢池新草。

又阵阵、东风吹早。

残梦却随流水断,听莺声、但逐桃花杳。

剩杨柳,试试袅。空亭容膝休嫌小。

独徘徊、疏帘一桁,半留晴照。

收拾春衣从笑取,紫凤天吴颠倒。

莫更说、旧针神稿。

辛苦工蚕原自分,奈成都、桑树年来少。

丝欲吐,食难饱。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天香.秋日憩邹氏园

一棹才停,双扉乍启,邹阳旧日池馆。

三径盘纡,几层湿翠,泉语涔涔成串。

亭台曲折,正一带、疏帘尽卷。

桂树浓香阁下,飞来恍行天半。最好斜阳红澹。

倒遥山、高低影转。仿佛米家图画,座中补满。

如此园林偏是,客应约、明春重来玩。

输与幽禽,烟峦长伴。

形式: 词牌: 天香

沁园春.中秋后一日夜坐感作

才过中秋,几处砧敲,冰轮倍明。

忆桂花香满,浓侵庭院,梧桐阴碧,低覆轩楹。

无伴飞觞,何人击钵,总有新诗勉强成。

空阶畔,暗蛩相答,亦诉难平。嫦娥苦爱长生。

也耐尽、琼楼冷淡情。

望迢迢银汉,初更已报,茫茫玉宇,万籁无声。

枚乘观涛,谢庄赋月,各抱幽怀天地清。

沉吟久,正露华如水,斗转参横。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庚]韵

沁园春.咏水仙花

异卉奇葩,携取瓷盆,清泉灌培。

认根原盘结,蒜山因在,叶分戌削,葱岭经来。

云护前身,水流今日,金玉镶成一种才。

炉烟畔、琴床砚匣,尽可相陪。芳姿已出尘埃。

故不向、春风暖处开。

近阑干晓日,晴香乍吐,纱窗夜月,素影低徊。

洛浦情遥,湘江意隔,解佩幽怀莫浪猜。

端详久,想珊珊风骨,才下蓬莱。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