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二)

毁心恃无欲,灵汩非至恬。

试履不向途,终将遭危阽。

丹芽茁方始,真元隐已缄。

玉瀣自霏屑,就之乃得沾。

达人宝一息,如守重关严。

漫矜上池水,能浴高天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修养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毁心恃无欲,灵汩非至恬”,开篇即揭示了内心的纯净与欲望之间的矛盾。毁去内心的欲望,依赖于无欲的状态,但真正的宁静并非如此简单达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心灵深处的平静并非表面的无欲所能带来,需要更深层次的修为。

“试履不向途,终将遭危阽”进一步阐述了追求真理或道德修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挑战和危险。只有真正踏上了这条道路,才能避免陷入困境。

“丹芽茁方始,真元隐已缄”以植物生长为喻,说明真理或道德修养的探索如同种子发芽,虽然开始时微不足道,但其内在的力量却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时间与耐心去挖掘和培育。

“玉瀣自霏屑,就之乃得沾”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暗示了真理或道德修养的获取并非易事,需要主动接近并努力追求。这里的“玉瀣”象征着高洁的品质,“霏屑”则是指细微的、不易察觉的事物,强调了追求真理的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努力。

“达人宝一息,如守重关严”表达了达人的智慧在于把握住生命中的一息之间,就像守护着一道坚固的防线一样,体现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最后,“漫矜上池水,能浴高天蟾”以池水与高天蟾的对比,寓意了追求真理或道德修养的过程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满足,而应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池水虽美,但不足以洗涤高天之上的蟾蜍,暗示了追求真理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世俗,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人生追求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三)

独控天门霓,寻真太寥境。

颇疑在抱壶,中有万日影。

一日归一天,万天各畦町。

出没不竞光,画然界成井。

我居天至中,万日绕吾领。

吾心日不驰,中枢握能静。

其光洞无涯,其泽被无等。

万日惭职司,散为众星迥。

形式: 古风

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四)

倚虎抚青瑟,?调含嵯峨。下激万里飙,落叶春时多。

白云揉愁绵,哀雁横山河。

幽翠流洞庭,拭上湘君蛾。

孤心逝谁托,于世苦无阿。

安得织女丝,易此弦烦苛。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五)

星榆凄以凋,月桂枯不芳。

惟有海田桑,千顷秋烟黄。

安期多子孙,业蚕未愁荒。

瓮茧五色丝,织绢成文章。

缫藉贡天帝,山龙缋为裳。

御之和如春,照之灼有光。

四极元云开,严冬无冰霜。

仪容冠玉婴,阳德被万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仙诗十四章不必拟郭宏农也(其六)

白猿如老人,倒骑三足龟。

结洞王屋山,虹梁雾为扉。

密林纷素葩,彻夜光琉璃。

虽无青鸾鸣,玉音静相霏。

或即方回子,服朮面有辉。

供职西那国,师事赵升期。

偶然阅尘劫,换形世间栖。

枯槁木石容,苶然遭疑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