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青玉案·景阳井》由清代诗人陈尔士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深邃的画面。诗中以景阳井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琼枝璧月江南碎”,开篇即以琼枝和璧月比喻江南的美景,却在“碎”字上点明了美好事物的易逝。接下来的“剩一片,深深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破碎感,仿佛在说只剩下一片深深的哀愁。
“并坐黄鹂谁唤起”,黄鹂鸟的出现,本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但“谁唤起”的疑问,以及后文对柳丝、石阑、结绮春烟的描写,都暗示着这份生机背后隐藏的孤独与寂寥。
“柳丝风乱,石阑霜重,结绮春烟里”,这一系列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柳丝随风飘动,石阑上的霜重,结绮春烟则象征着美好的幻象,这一切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无情。
“销沉不见遗簪珥,玉溪句、梧桐又枯死”,这两句诗中,“遗簪珥”、“玉溪句”、“梧桐枯死”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分别代表了美好事物的消逝、文学创作的终结以及生命的衰败。梧桐的枯死更是直接指向了生命的终结,与前文的“销沉”相呼应,强化了主题。
最后,“只有年年双燕子,夕阳红外,絮催东下,几点胭脂水”,燕子的年复一年,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不息,而夕阳、絮花、胭脂水则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文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