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龙湫作歌

龙湫山高势绝天,一条瀑走兜罗绵。

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虽分焉。

初疑天孙工织素,雷棱抛掷银河边。

继疑玉龙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

谁知乃是风水相摇荡,波回澜卷冰绡联。

分明合并忽迸散,业已坠下还迁延。

有时软舞工作态,如让如慢如盘旋。

有时日光来照耀,非青非红五色宣。

夜明帘献九公主,诸天花散维摩肩。

玉尘万斛橘叟赌,明珠九曲桑女穿。

到此都难作比拟,岿然独占宇宙奇观偏。

更怪人立百步外,忽然满面喷寒泉。

及至逼近龙湫侧,转复发燥神悠然。

直是山灵有意作游戏,教我亦复无处穷真诠。

天台之瀑何狂颠,雁山之瀑何蝉嫣,石门之瀑何喧阗,龙湫之瀑何静妍。

化工事事无复笔,一瀑布耳形万千。

要知地位孤高依傍少,水亦变化如飞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观大龙湫作歌》,描绘了大龙湫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龙湫山的高峻和瀑布的奇特魅力。他将瀑布比作天孙织素、玉龙耕田后的口水,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从上至下的变化,既有如丝如烟的轻柔,又有阳光照射下的五彩斑斓。他还提到了瀑布夜晚的神秘色彩,以及它给观赏者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远处的寒泉喷洒到近处的宁静悠然。

诗人通过对比其他瀑布的特点,强调了大龙湫瀑布的独特之处,赞美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认为瀑布仿佛是山水间的飞仙,其形态万千,难以用言语完全形容。最后,他感慨瀑布的孤高位置使得它更加显得与众不同,宛如天地间的一道奇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袁枚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细腻观察。

收录诗词(95)

袁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字:子才
  • 号:简斋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16-1797

相关古诗词

闻鱼门吏部充四库馆纂修喜寄以诗

文思天子搜遗书,子以文名领石渠。

士安不用借五车,嫏嬛福地张华居。

忆昔蛩蛩附蚷虚,两家简牒争搜储,爱而不见心瞿瞿。

一朝去我翔天都,明堂大开招群儒。

青藜太乙从从趋,四千年物尽挽输。

朱文绿字体制殊,龙威玉牒元皇符,汉唐所少元明无。

咸集舜陛来尧衢,酉山光芒烛太虚。

子与兰台诸大夫,双眸一串牟尼珠,部居别白分锱铢。

纵难读尽在须臾,但观大略亦足娱。

有如饿腹餐天厨,朵颐未动口欲呿。

又如大海游蟫鱼,恣汝属餍乐有余。

问谁有此遭逢欤,领百万军恐不如。

我犹未免为乡愚,闻见狭隘探索疏。

侧身西望空嗟吁,不能从子为书奴。

愿钞书目遥寄予,俾得约略知些须,此身不负生唐虞。

形式: 古风

春寒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残雪有余色,百花无竞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倾耳碧溪畔,黄鹂迟好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夜过瓜洲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

霜月两澄鲜,孤篷夜悄然。

自携双鬓雪,独对一江烟。

僵树立如铁,寒星摇满天。

横斜几枝桨,也学榜人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