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悼浦江吴县令清翁

曾于诗里识清名,几夜吟看婺女星。

番令宅前花未盛,延陵墓上草先青。

灯摇残月佳人哭,碑立斜阳御史铭。

一纸哀歌和泪寄,山高水远树冥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曾在诗中了解过你的名声,多少个夜晚吟诵着婺女星的诗篇。
如今你家门前的花还未盛开,而延陵墓上的草却已先显青色。
月光下,佳人哭泣,灯影摇曳;夕阳下,御史的碑文铭记着你的事迹。
我含泪写下一首哀歌,寄向远方,山水阻隔,唯有树木见证这一切。

注释

曾:曾经。
识:了解。
清名:高尚的名声。
婺女星:古代星宿,象征女性或贤良。
番令:此处可能指诗人怀念的对象。
宅:住宅。
花未盛:花儿尚未盛开。
延陵墓:历史人物的陵墓,这里代指逝者。
草先青:草木先绿,暗示春天的到来。
灯摇:灯光摇曳。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佳人:美丽的女子。
哭:哭泣。
御史铭:御史的碑文,通常记载官员生平。
一纸:一张纸。
哀歌:悲伤的歌曲。
和泪:含泪。
山高水远:形容路途遥远。
树冥冥:树木茂密,暗指远方。

鉴赏

这首宋诗《寄悼浦江吴县令清翁》是连文凤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去的吴县令清翁的深深怀念。首句“曾于诗里识清名”,表明诗人早先通过诗篇了解了清翁的名声与风采。次句“几夜吟看婺女星”,暗示诗人深夜吟诵其诗,如同仰望明亮的婺女星,寄托思念。

第三句“番令宅前花未盛”,描绘出清翁离世时,宅前的花朵还未盛开,象征着他的英年早逝。第四句“延陵墓上草先青”,则以延陵墓上的青草暗示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更显悲凉。

第五、六句“灯摇残月佳人哭,碑立斜阳御史铭”,通过佳人哭泣和御史为他镌刻碑铭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哀悼之情,展现了清翁生前的德行和人们对他的敬仰。

最后两句“一纸哀歌和泪寄,山高水远树冥冥”,诗人将内心的哀思化作一首哀歌,寄往远方,山水阻隔,唯有泪水和无尽的思念随着风飘向远方,画面凄清而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70)

连文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 字:百正
  • 号:应山
  • 籍贯:福州三山

相关古诗词

悼鹤为杨彦礼赋

忽随尘土化,不复此翩跹。

遗迹今犹在,主人时自怜。

晚风琴操外,残月石床边。

几夜梦中见,梦中疑是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晚步

不知风露寒,深坐翠微间。

对酒秋花尽,看云暝鹤还。

钟声黄叶寺,樵唱夕阳山。

安得吟身健,长随白日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笼中鸟

未是扶摇得意时,笼中日月且相依。

一身天地宜閒过,四面风尘莫远飞。

老树无枝空怅望,春山何处不知归。

冯君爱取新毛羽,休向花前怨落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几片飘从客鬓来,光摇老眼白皑皑。

不因枯树今朝见,只道寒梅昨夜开。

是处园林迎腊到,一时天地唤春回。

凭谁寄语问滕六,乞与人间此种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