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

燕子梁深,秋千院冷,半湿垂杨烟缕。

怯试春衫,长恨踏青期阻。

梅子后、余润留寒,藕花外、嫩凉消暑。

渐惊他、秋老梧桐,萧萧金井断蛩暮。

薰篝须待被暖,催雪新词未稳,重寻笙谱。

水阁云窗,总是惯曾听处。

曾信有、客里关河,又怎禁、夜深风雨。

一声声、滴在疏篷,做成情味苦。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翻译

燕子栖息在深深的屋檐下,秋千荡漾在寂静的庭院,半湿的柳条如烟般低垂。
不敢轻易穿上春天的衣服,常常遗憾不能如期外出踏青。
梅雨过后,仍有凉意留存,荷花之外,清新的凉意消解暑热。
渐渐感到秋天临近,梧桐叶落,夜晚的井边只有蝉鸣断续。
等待着熏笼里的被子暖和,新写的词还未定稿,又去寻找笙箫的曲谱。
那些水阁云窗,都是曾经熟悉的听风赏景之地。
曾经相信客居他乡也能欣赏美景,但怎能抵挡深夜风雨的侵袭。
雨点滴滴答答打在稀疏的船篷上,增添了愁苦的情愫。

注释

梁深:屋檐深远。
秋千院冷:秋千架在寂静冷清的庭院。
半湿垂杨:半湿润的柳树。
怯试:胆怯尝试。
踏青期阻:踏青的约定受阻。
余润:梅雨后的余湿。
嫩凉:初生的清凉。
断蛩:断续的蝉鸣。
被暖:被子暖和。
催雪:催促雪花落下。
笙谱:笙箫的曲谱。
水阁云窗:水边的阁楼和云一般的窗户。
客里关河:客居异地的河流山川。
疏篷:稀疏的船篷。
情味苦:愁苦的情感。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的景色,通过对燕子、秋千、垂杨、梅子、藕花、梧桐和蛩鸣等意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舟行雨中的孤寂与怀旧之情。"燕子梁深,秋千院冷"写出了环境的清冷,"半湿垂杨烟缕"则渲染了雨中的湿润与迷茫。"梅子后、余润留寒,藕花外、嫩凉消暑"暗示了季节的转换,由初夏过渡到秋意渐浓。

"渐惊他、秋老梧桐,萧萧金井断蛩暮"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到来,梧桐叶落,蛩鸣凄切,夜晚的寂静更显孤独。"薰篝须待被暖,催雪新词未稳"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和创作灵感的激发,但又因天气原因而未能稳定。"水阁云窗,总是惯曾听处"回忆起往昔的欢聚时光,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风雨。

最后,"一声声、滴在疏篷,做成情味苦"以雨滴打在船篷的声音,勾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使得这雨声变得苦涩。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在旅途中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

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

春云山外山。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

惟有梦相寻。惊鸟啼夜深。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赠雁

人随雁雁俱南去。雁应先到凭传语。若问锦书无。

人归不得书。归期还信否。准在梅花后。

烟树短长亭。只争三四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效前人首句用山人字醉中答友

山人坐。把酒歌呼相和。起舞尽教乌帽堕。

归来头不裹。浮世人情历过。身外虚名参破。

除却醉乡无别个。神仙天地我。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酒后偶忆

春几许。红透数枝花雨。管领风光谁是主。

酒边人楚楚。好与写将乐府。剩与画教眉妩。

醉后不知庭院午。隔帘双燕语。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