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德州作

清河三日暂淹留,又曳柴车向贝州。

一路黍禾迷泽雉,半林桑枯翳山鸠。

马头北走邯郸道,鹢首南通汉沔舟。

厌次祠堂千古在,当年金马只俳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宫鸿历的《过德州作》,描绘了诗人从清河出发,前往贝州途中所见的景象。首句“清河三日暂淹留”表达了诗人对暂时停留清河的感慨,可能是因为行程中的小憩或事务耽搁。接下来的“又曳柴车向贝州”则展示了旅途的艰辛,用“柴车”形象地写出交通工具的简陋。

“一路黍禾迷泽雉,半林桑枯翳山鸠”两句,通过描绘田野中黍禾茂盛,连沼泽中的野鸡都迷失方向,以及半山林木凋零,只有山鸠栖息其中,展现了自然景色的荒凉与生机。诗人以动植物的活动状态,寓言了旅途中的孤寂和环境的变迁。

“马头北走邯郸道,鹢首南通汉沔舟”进一步描述了旅途路线,马匹向着邯郸道前行,而船只则沿汉水南下,显示出诗人行踪的遥远和方向的转换。

最后,“厌次祠堂千古在,当年金马只俳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厌次祠堂虽历经千年仍存,但往昔的繁华已如过眼云烟,只剩下供人凭吊的历史记忆,而那些曾经显赫的人物如今也只是历史上的配角(俳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收录诗词(8)

宫鸿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削平魏珰墓为张蘧若侍御赋

龟鼎龙蛇岁,貂珰虺蜮俦。

奸能迷鹿马,心肯混铃驺。

稂莠真非类,沟涔止下流。

初为中谒者,旋典大长秋。

保母黄罗服,监奴绿臂鞲。

高明侯览宅,臲卼李膺舟。

遂丧澄清志,谁怜草莽忧。

艰危逢夏馥,仓卒问朱游。

北寺关三木,西园拜五侯。

刊章收月旦,投匦犯星邮。

钩党秋茶似,爰书夏日侔。

瞰人韩凤惯,阶乱竖刁优。

左仗无甘露,南牙有败莸。

刀锤凭颊舌,搒楚代虔刘。

桎梏甘陵学,锒铛楚国囚。

摧残登鬼录,殄瘁尽人谋。

笑看三台坼,心甘万姓仇。

不知百年后,何意一抔留。

马鬣西山麓,龟趺大道周。

胡为乱胜国,竟得首高丘。

白日张星耀,青春御史游。

乃心存义愤,抗志见风猷。

伐恶追千劫,诛奸到九幽。

丰碑立掊击,狐冢旋锄耰。

骨朽犹堪戮,魂飘不敢啾。

当年六君子,一笑掷吴钩。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龙游徐偃王庙

拘儒谈往事,百鸟同一咮。

尽信则无书,故牒何足究。

穆满方耄荒,四海茕在疚。

累囚盈犴狴,飞龙跃天厩。

当时徐偃王,坎阱引手救。

诸侯尽东来,玉帛已辐辏。

德化亦既阐,大业偶不就。

后儒肆刻论,竟遗万年臭。

昔人更有说,要足订差谬。

殷扈以义亡,徐偃以仁覆。

此论吾所凭,名实正相副。

周宣詟淮夷,自将耀戈胄。

当时岂乏材,不敢任指嗾。

可知徐方民,历久不忘旧。

功罪三古前,是非千䙫后。

聃、董异见闻,竹册有遗漏。

子长生未晚,文献有所授。

世家编田齐,犹有宰我陋。

何况今之人,毁誉迭相构。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北河

北河之水来何方,四顾白浪纷茫茫。

山崖摆石怒雷吼,波臣肆毒民生戕。

可怜草木环巨浸,污者既没隆者黄。

老农道边袖手泣,滞穗那得希除芒。

村村黔首筑堤集,锹锄各致羊头钢。

喧填往来不得息,略如巢燕衔泥忙。

秋成傥可得一饱,此日敢惜胝胼疮。

我来自京归南井,绿蒲十幅安吴樯。

涛翻岸断不可辨,竹索或曳人垣墙。

版扉土屋半在水,居人僦食空橐囊。

我家苦忆淮黄侧,西兼白马东广洋。

年年稻田长荇藻,以鱼作蔬菱作粮。

比闻五旬雨不歇,对此能勿心烦伤。

侧闻圣人重人事,疏沦有道谁其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水带子歌和竹垞先生

淮阴市门头白翁,壁挂一物环无终。

象则鞶厉芤肖空,枵然而游欢市蒙。

试叩是何器,翁言厥用壶樽同,御之不虑投惊潨。

我昔浮大河,畏作恶剧跋扈风。

一舟掀簸奡力不得施,砉尔崩涛灭顶瞀若瞽与聋。

颠倒下上间,方寸余惺忪。

恍惚一掷再掷落贝阙,临绡宫亲闻?京。

号令龟使驱羊工。

凉波一勺入我口,泠泠直下黄庭中。

覆舟如覆盂,摸索忽得逢。

攀援而出幸不死,距今十有七载更得称。

凫公当时自恨致此晚,令我水底从噞喁。

可知岩壑平生属吴越,扬子茫茫戒朝发。

钱江潮汐尤怖人,往往临之羡翩鹘。

况是我里门,岁岁并受黄淮吞。

饥驱散者日已众,燕雀何以筹生存。

老翁索钱才几贯,我幸得之肯以三公换。

几回沧海叹横流,南北东西镇相伴。

公无渡河公渡河,曩来覆溺何其多。

从此致用应无讹,吾师长水先生新作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