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涟漪寄薛绍彭

老来书兴独未忘,颇得薛老同徜徉。

天下有识推鉴定,龙宫无术疗膏肓。

淮风吹戟稀讼牒,典客闭阁闲壶浆。

吟树对山风景聚,墨池濯砚龟鱼藏。

珠台宝气每贯日,月观桂实时飘香。

银淮烛天限织女,烟海括地生灵光。

俊儿乃是翰墨侣,侠竹不使舆卫将。

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鳞棐几铺云肪。

依依烟华动勃郁,矫矫龙蛇起混茫。

持此以为风月伴,四时之乐乐未央。

部刺不纠翰墨病,圣恩养在林泉乡。

风沙涨天乌帽客,胡不东来从北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所作的《自涟漪寄薛绍彭》。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与友人薛绍彭一同游历的情景,以及他们共同欣赏自然美景、享受书法艺术的乐趣。

首句“老来书兴独未忘”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对书法的热情依旧不减。接着“颇得薛老同徜徉”则说明了他与友人一同漫步,享受生活的乐趣。以下诗句通过“天下有识推鉴定”、“龙宫无术疗膏肓”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友人的高度评价。

“淮风吹戟稀讼牒,典客闭阁闲壶浆”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宁静环境中品茗谈艺的画面。接下来“吟树对山风景聚,墨池濯砚龟鱼藏”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与艺术交融的美好氛围。诗人以“珠台宝气每贯日,月观桂实时飘香”形容书法作品的高雅与香气,以“银淮烛天限织女,烟海括地生灵光”比喻书法艺术的广阔与深远影响。

“俊儿乃是翰墨侣,侠竹不使舆卫将”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书法爱好者的赞赏,认为他们如同侠士一般,不拘泥于传统束缚。接着“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鳞棐几铺云肪”描绘了书法工具与环境的精美,以“依依烟华动勃郁,矫矫龙蛇起混茫”形容书法作品的生动与力量。

最后,“持此以为风月伴,四时之乐乐未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书法艺术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超越了四季更迭。“部刺不纠翰墨病,圣恩养在林泉乡”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创作环境的向往和对朝廷恩赐的感激之情。“风沙涨天乌帽客,胡不东来从北荒”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邀请,希望他们能一同享受这份艺术之乐。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米芾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他对友情、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创作环境的追求。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寄薛绍彭

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

公权丑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遗。

张颠与柳颇同罪,鼓吹俗子起乱离。

怀素猲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盲医。

可怜智永研空臼,去本一步呈千媸。

已矣此生为此困,有口能说手不随。

谁云心存乃笔到,天工自是秘精微。

二王之前有高古,有志欲购无高赀。

殷勤分付薛绍彭,散金购取重跋题。

形式: 古风

硾越竹学书作诗寄薛绍彭刘泾

越筠万杵如金版,安用杭油与池茧。

高压巴郡乌丝栏,平欺泽国清华练。

老无他物适心目,天使残年同笔砚。

图书满室翰墨香,刘薛何时眼中见。

形式: 古风

刘泾收得子鸾字帖云是右军余恐是陈子鸾薛绍彭亦云六朝书又得像余时在涟漪答以诗云

刘郎收画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

十年之后始闻道,取吾韩戴为神奇。

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

始知什袭但遮壁,牛马便可裹敝帷。

峨峨太平老寺主,白纱帽首无冠蕤。

武士后列肃大剑,宫女旁侍颦脩眉。

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

世人见服似摩诘,不知六朝居士衣。

后人勿辄乱唐突,梁人笔法了可知。

道子见之必再拜,曹卢何物望藩篱。

本当第一品天下,却缘顾笔在涟漪。

形式: 古风

刘泾新收唐绢本兰亭作诗询之

刘郎无物可萦心,沉迷蠹缣与断简。

求新不获狂时发,自谓下取且谩眼。

猗嗟斯人今实鲜,我欲从之官有限。

何时大叫刘子前,跽阅墨皇三复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