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英上人

之秦剩肯迎张禄,踏越何曾用计然。

元鼎事看蛙胜负,大槐人与蚁相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秦国之人岂肯迎接张禄这样的人才?
即使踏上越国的土地,也未曾使用范蠡那样的智谋。

注释

之:的。
秦:秦国。
剩:岂。
肯:愿意。
迎:迎接。
张禄:古代贤臣,此处泛指有才能的人。
踏:踏上。
越:越国。
何曾:哪里曾经。
用:使用。
计然: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以智慧著称。
元鼎:汉朝年号,此处代指历史时期。
事:事情。
看:看待。
蛙胜负:比喻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如同蛙鸣的起伏不定。
大槐:典故,指梦境或幻觉中的大树,常用来象征现实与虚幻。
人:人们。
与:和。
蚁:蚂蚁,比喻微小的事物。
相连:相互关联。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良臣所作,名为《赠英上人》。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超然物外之人的赞美。

"之秦剩肯迎张禄,踏越何曾用计然。"

这一句中的“秦”、“张禄”指的是历史上以忠诚著称的人物,而“越”、“何曾”则是古代的智者。这两对人物的并置,强调了诗中所赠之人的高尚品质和卓尔不群的智慧。

"元鼎事看蛙胜负,大槐人与蚁相连。"

“元鼎”在这里象征着古代圣明君主,而“蛙”则代表了诗中所赞美之人的清高脱俗。"大槐人"指的是居住在巨树旁的人,寓意为隐逸高士;"蚁"即是小昆虫,象征着勤勉与合作。这两者的对比和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也映射出诗中人物的品德和处世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所赠之人的崇高敬意和深沉赞美。

收录诗词(54)

张良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持上人题延庆寺清玉轩

水芳未动城南路,一一僧檐有竹看。

政尔尘埃能自表,故应悠久澹相安。

长杨晓猎干戈肃,古棘春朝万玉寒。

碧眼阿师来授记,化龙飞去抑何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留云门山中

侨装结束灿花衣,采藿兰娘釂翠卮。

三五二八月皎皎,东西南北草离离。

非君之故岂妄集,对酒不狂无乃痴。

口住山閒省前梦,而今不似洛阳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书情奉寄蒋弋阳公(其一)

五都一何绮,歌管政繁会。

眷我友明月,援琴写秋濑。

何言昃离后,一饱困藜稗。

风雨墨如翳,欲往徒自碍。

形式: 古风

书情奉寄蒋弋阳公(其二)

颓年去堂堂,白发新种种。

崎岖造化久,败屦常决踵。

从来万里意,不料乘崄恐。

鸣鹤略九皋,未羡乘轩宠。

形式: 古风 押[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