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的《归兴诗(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敢爱东山卧”,以东山隐逸之意,表达出诗人对远离官场、遁入山林的渴望。接着,“空惭西掖臣”一句,可能暗指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像朝堂上的大臣一样有所作为而感到遗憾和自责。
“一官才半俸,数口未全贫。”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官职微薄,收入不足以养活全家,生活仍然贫困的现状。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
“通籍无多日,还家有病身。”“通籍”原指官员登记入仕,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从官场回到家中,但身体已因长期劳碌而抱恙。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疲惫与对健康状况的担忧。
最后,“敝裘犹在箧,浑未上缁尘。”“敝裘”指的是破旧的皮衣,“缁尘”则是官服上的尘埃,暗示诗人虽然官袍还在箱子里,但已经很久没有穿过了。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不满,以及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更有对未来归隐生活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