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箫吟消寒席上赋

我得南星铁如意,狂歌水仙愁击碎。

世间何物堪倚声,竹管匏笙不能吹。

铁崖尝豢双铁龙,雌龙入海招其雄。

千年干镆两俱化,至今怒吼吴江风。

玉鸾也复无消息,曾照广陵秋月白。

广陵锻工摹影来,白鸾毛羽今变黑。

芜城雪后风正饕,寒冰一条吾手操。

弹指连珠五星见,当头明月三天高。

便欲招呼箫史辈,翩然彩凤同游翱。

元云之曲应天籁,世俗丝管空啁嘈。

如意从今得朋庆,以之按拍声相应。

池上蕤宾方响飞,江东高唱铜琶竞。

此际官梅有芳信,吹彻箫声花欲迸。

君不见道人铁脚诵《南华》,宰相铁心能赋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燠在消寒宴席上所作,名为《铁箫吟消寒席上赋》。诗中以“南星铁如意”为引子,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高雅艺术的向往。诗人将铁如意与水仙、铁龙、干镆等神话元素相联,赋予它们神秘力量,象征着超凡的音乐才华和不凡的乐器。

诗人提到“竹管匏笙不能吹”,暗示了对传统乐器的不屑,而更倾向于铁箫这种独特的声音。他想象铁箫如雌龙唤起雄龙般激昂,又如干镆化为风中的怒吼,显示出对铁箫音色的极致赞美。接着,诗人借“玉鸾”和“白鸾”的变化,寓言音乐的魅力超越时间,即使曾经的辉煌也会有所改变。

诗人还描绘了冬日雪后的场景,自己手持铁箫,弹奏出连珠般的音符,仿佛能召唤仙人和凤鸟共舞。他认为铁箫之声更能契合天地自然的韵律,而世俗的丝竹则显得嘈杂。最后,诗人以官梅开放和箫声催花为结,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通过铁箫这一媒介,展现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独特追求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6)

曾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章实斋国博

章公得天秉,赢绌迥殊众。

岂乏美好人,此中或空洞。

君貌颇不扬,往往遭俗弄。

王氏鼻独齇,许丞听何重。

话仿仲车画,书如洛下讽。

又常患头风,无檄堪愈痛。

况乃面有瘢,谁将玉璏砻。

五官半虚设,中宰独妙用。

试以手为口,讲学求折衷。

有如遇然明,一语辄奇中。

古来记载家,庋置可充栋。

歧路互出入,乱丝鲜穿综。

散然体例纷,聚以是非讼。

孰持明月光,一为扫积霿。

赖君雅博辨,书出世争诵。

笔有雷霆声,匉訇止市閧。

续鉴追温公,选文驳萧统。

乃知貌取人,山鸡误为凤。

武城非子羽,谁与子游共。

感君惠然来,公暇当过从。

形式: 古风

酬法梧门祭酒西涯见寄

庐陵久不作,茶陵今复见。

诵君西涯诗,忆我蜀冈宴。

我忝官兹邦,非无流风善。

政愧贤守前,文居众宾殿。

徒申梓里恭,聊慰桐乡恋。

君家傍西涯,才亦西涯擅。

有如宋公墅,写入右丞卷。

翻念尘土人,瑶华寄江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简唐陶山乞虎丘寺枯桐斫琴

闻声有相思,进前有不御。

矧伊沦落久,孤植在风露。

虎丘一枯桐,不识谁手树。

幸免爨下焦,终稀匠石顾。

瘁貌肯求悦,苦心良自喻。

唐侯今宓子,鸣琴张治具。

常叹知音难,忍令此材蠹。

我有幽兰曲,厥声靡所附。

烦君挥郢斤,为君发渊素。

形式: 古风

稚存蒙特赦归寄示塞外诗册奉答

圣主求言量独宏,谤书宣示举朝惊。

竟将忠爱怜苏轼,不许公卿害贾生。

绝塞乌头三月白,归装驼背一编轻。

旁观犹感君恩厚,何况亲为雪窖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