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满江红》是清代吴绡所作,是对曹太史原词的再次和作。诗中充满了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与赞美,以及对文人雅集的向往与享受。
“八斗才华,似大海、紫澜初涨。” 开篇即以“八斗”形容才气之盛,将才华比作大海中刚刚涨起的紫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接着,“爱楚俗、年年端节,彩丝驱恙。” 描述了端午节时人们佩戴五彩丝线驱邪避疫的传统习俗,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榴喷早红开午宴,挥毫击钵蒲筵上。” 描绘了午宴上石榴花开,诗人挥毫泼墨,击鼓助兴的场景,展现了文人聚会时的热烈氛围。“缔金兰、珠玉尽名流,欢相饷。” 则点明了聚会中结交名士,共享欢愉的情景,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墨花浓,香飘漾。郢市曲,争先唱。” 继续描绘了文人聚会中的艺术交流,墨香四溢,乐声悠扬,郢市(古代楚国都城)的歌曲在众人中竞相传唱,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笑韵成金谷,漫倾醇酿。” 通过“笑韵”与“金谷”(古代富丽堂皇的园林)的比喻,表现了聚会中笑声与美酒的交融,营造了一种欢乐而高雅的氛围。
最后,“何如风雪苦情思,不劳蜡屐携筇杖。” 转而表达了一种对在恶劣天气下仍能保持创作热情的赞美,即使是在风雪中,也不减文人的创作激情。“比芙蓉出水更天然,难形状。” 最后一句以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作比,强调了文人作品的自然流畅与难以言喻的艺术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满江红》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文人聚会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美的赞叹,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