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予诗作二十韵奉勉

浮图谢朋亲,屏迹藏岩幽。

多规脱徭赋,岂必皆禅流。

自言佛遗经,垦土为愆尤。

不耕徒谷腹,何异鼠雀偷。

告之勿浮食,当须力锄耰。

前修举锹事,千载垂风猷。

奈何哑羊僧,百语不颔头。

皎公老禅伯,雅慕吾孔周。

其徒有如胜,用意非常俦。

欲开千畦田,更办两具牛。

率彼枯木众,躬耕食其秋。

释门有添丁,乃翁坐无忧。

与国助耘耔,疲氓庶其瘳。

此志良足嘉,感之叹绸缪。

昔闻白黑众,十万俱清修。

鸠金置千亩,给供无时休。

于今岂无人,胜也当寻求。

长途触隆冬,一衲寒飕飗。

朱门立雪久,欢喜无生愁。

作诗劝勇往,以俟岁晚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浚为鼓励开田助僧供而作的劝勉之作。诗中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农耕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僧侣们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不仅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也实践物质上的自给自足,通过开田耕种来获取食物,体现了佛教中“自力更生”的理念。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指出那些仅仅依赖施舍而不亲自劳动的人,如同鼠雀偷食,缺乏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呼吁大家应该像前人那样,拿起工具,努力耕作,以此作为传承美德的方式。

诗中提到的皎公老禅伯,是诗人的尊崇对象,他不仅自己勤于农事,还鼓励弟子们效仿他的行为,共同开垦土地,增加粮食产量,以满足僧团的需求。这不仅解决了僧侣们的生计问题,也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帮助了疲惫的民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引用了历史上僧侣们集体耕作的事例,强调了这种行为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63)

范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行探春得梅林攀玩为乐因成诗示偕行

公不见白衣居士春风里,浪走寻芳南涧底。

要见深红踯躅花,不辞辛苦行三里。

吾人风味复不恶,异代幽情敢相拟。

故穿密竹过山腰,却下横桥度沙嘴。

宁甘著脚踏残雪,正欲搜春访桃李。

天寒桃李都未花,只有山梅破红蕊。

低攲岩石俯苍翠,倒影方塘照清泚。

临风三嗅忍回头,细看长吟聊徙倚。

牵花及此当作意,归把疏香泛浮蚁。

莫令摽落乱飞空,惆怅残英随陇水。

形式: 古风

次韵楼仲辉郎中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句(其一)

㸌㸌城头五丈旗,万人辇土事增陴。

念当拔白俱登守,恨乏骁雄济一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次韵楼仲辉郎中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句(其二)

春来物色已争妍,梅柳低昂古道边。

放步径从莲社去,逃禅要学饮中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次韵楼仲辉郎中游天王寺登城晚归三绝句(其三)

归路行吟惨夕风,愁烦聊遣酒兵攻。

也知念国髭须白,不忘朝廷醉眼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