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萧斋感怀》由清代诗人郑擎甫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自省,展现了对人生短暂与虚幻的深刻感悟。
首句“不须光大焕门闾”,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家族荣耀的淡然态度,认为不必过分追求和夸大家族的显赫地位。接下来,“聊借琴樽伴起居”则描绘了诗人以琴酒为伴,寻求心灵慰藉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人生态度。
“悟到为周还为蝶,安知非我亦非鱼”这两句运用了庄子的寓言故事,以蝴蝶与鱼的比喻,探讨生命本质与自我认知的问题,暗示人生的变幻无常以及个体存在的复杂性。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和自我身份不确定性的深刻理解。
“一场富贵凭儿戏,半世功名付子虚”则直指世俗的功利追求,指出富贵与功名往往只是表面的幻象,难以持久,暗含对物质追求的反思与批判。
最后,“堪叹浮生祇如此,得閒且读古人书”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虚无的感慨,同时又以阅读古人的书籍来寻求精神寄托,寻求超越现实局限的精神世界。这种态度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体验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我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复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