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马令送花

未说浔阳别泪痕,江边蘋芷不胜繁。

不知来岁在何处,又对新花忆故园。

插帽每惭辉白发,飞香曾伴照清尊。

去年今日淮阳道,落絮残红正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还未述说在浔阳离别的泪水痕迹,江边的蘋草和芷草茂盛得让人难以承受。
不知道明年会在哪里,又会对着新开的花朵思念故乡。
每次戴上帽子都因白发而感到惭愧,曾经的香气陪伴着我照耀着清酒杯。
去年的今天,在淮阳的路上,飘落的柳絮和凋零的红花让我心碎神伤。

注释

浔阳:地名,古浔阳今九江,这里指诗人所在地。
蘋芷:水生植物,象征离别与哀愁。
来岁:明年。
新花:新开的花朵,象征新的时光和回忆。
飞香:形容香气飘散。
清尊:清酒杯,借代饮酒。
淮阳:地名,古代郡名,这里泛指旅途之地。
落絮:柳絮,春天飘落的白色绒毛,常用来象征离别。
断魂:形容极度悲伤或心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三月一日马令送花》,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未说浔阳别泪痕”这句用浔阳的别离之泪来象征内心深处的情愫,表明诗人还未能抒发出来。

接下来的“江边蘋芷不胜繁”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春意盎然却又无法掩盖情感的复杂性。

第三句“我不知来岁在何处”表明诗人对于未来生活地点的不确定和无奈,而“又对新花忆故园”则是说即使面对新的景象,也忍不住想起过去熟悉的地方,抒发了对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

“插帽每惭辉白发”此句通过白发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老去,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变化。紧接着“飞香曾伴照清尊”的描述则是对过去美好情境的回忆,诗人在回想中寻找安慰。

最后两句“去年今日淮阳道,落絮残红正断魂”通过对比去年的今天,强调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感受的变迁。落絮和残红都是春天过后的景象,与“断魂”相联系,更深化了诗人的情感痛苦。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优美,在情感表达上则是丰富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三月十二日作诗董氏欲为筑堂

黄鸟声中花已尽,绿杨风外日何长。

柯家山下有幽筑,云梦泽南飞故乡。

老病裌衣犹怯冷,春深煮酒渐闻香。

本无智术争荣辱,只斗尊前身健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元日驾回登楼二首(其二)

长街十二远相通,阊阖峨峨彩雾红。

天白华灯交皓月,楼寒朱幕荡春风。

车头笑语归时醉,城下传呼夜向中。

自古长安多乐事,周南留滞意何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上元日驾回登楼二首(其一)

紫雾氛霏阊阖开,团团明月上天来。

香车百两天街晚,清跸一声仙仗回。

灯隔画帘时闪烁,风穿高幕故徘徊。

太平日久多閒暇,簪笏从容侍燕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上元后步西园

物态欣欣换旧年,收灯城市却萧然。

风光欲到冰霜树,日月初回雨露天。

近水远山情脉脉,碧云芳草思绵绵。

酬春欲办千缸酒,洒扫花前作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