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花和韵

挥毫曾记昔年游,每爱幽葩傍素秋。

可是水仙遗骨骼,只随烟月伴沧洲。

江山识面扁舟客,天地无心老钓裘。

我亦分明湖海士,轻红留照木兰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蓼花和韵》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蓼花在秋日中的独特风姿,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首句“挥毫曾记昔年游”,诗人回忆起往昔游览时的情景,提笔写下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接着,“每爱幽葩傍素秋”一句,点明了蓼花作为秋日幽雅之物的独特魅力,它在素秋中绽放,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

“可是水仙遗骨骼,只随烟月伴沧洲。”这里将蓼花比作水仙,赞美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荒凉的洲渚上,也能够随烟月相伴,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蓼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挺立的姿态。

“江山识面扁舟客,天地无心老钓裘。”这两句转向对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如同扁舟客一般,在广阔的天地间漂泊,面对自然界的变迁,内心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以天地为背景,以老钓裘为象征,展现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谦逊与淡泊。

最后,“我亦分明湖海士,轻红留照木兰舟。”诗人自比为胸怀广阔、志向远大的湖海之士,即使面对轻红(可能指蓼花或其他红色植物)的映照,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如同木兰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轻轻荡漾,不为外界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蓼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坚韧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自然面前保持平和心态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58)

苏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谢周天统先生惠以银鱼

冰肌雪骨且敷腴,水族中间可少渠。

沧海未离珠母穴,寒潭曾共玉龙居。

水晶宫里真堪荐,白璧盘中品绝殊。

疏懒郎官兼老病,此君何事到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

过杨子山留饮适遇黄司谏送诗索和因继韵偶成

遗经莫问我筌蹄,午梦惊回日已西。

花下酒香愁易破,镜中人老事多迷。

流风到我成痴汉,全德何人更木鸡。

祇为宫卑容得懒,曲肱真可枕头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寄从侄景贤掌教

天高风急雁声微,秋思撩人不可羁。

酒盏异乡逢夜月,菊花怜我去年诗。

惭无经济酬明主,浪把文章换布衣。

慰我老怀贤辈少,眼中吾侄早声驰。

形式: 七言律诗

和陈石斋寻梅

几个寒鸦点雪陂,先生驴背晓初时。

相携野寺寻知己,索笑横塘续旧诗。

得意每忘山远近,冲寒不怕酒醒迟。

那知此夜前村月,瘦影香中更几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