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蓼花和韵》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蓼花在秋日中的独特风姿,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首句“挥毫曾记昔年游”,诗人回忆起往昔游览时的情景,提笔写下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接着,“每爱幽葩傍素秋”一句,点明了蓼花作为秋日幽雅之物的独特魅力,它在素秋中绽放,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
“可是水仙遗骨骼,只随烟月伴沧洲。”这里将蓼花比作水仙,赞美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荒凉的洲渚上,也能够随烟月相伴,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蓼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挺立的姿态。
“江山识面扁舟客,天地无心老钓裘。”这两句转向对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如同扁舟客一般,在广阔的天地间漂泊,面对自然界的变迁,内心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以天地为背景,以老钓裘为象征,展现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谦逊与淡泊。
最后,“我亦分明湖海士,轻红留照木兰舟。”诗人自比为胸怀广阔、志向远大的湖海之士,即使面对轻红(可能指蓼花或其他红色植物)的映照,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如同木兰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轻轻荡漾,不为外界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蓼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坚韧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自然面前保持平和心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