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叶恭绰先生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一首《临江仙》,以李后主的韵律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已分春心灰寸寸,更堪一片花飞。”开篇即以“春心”与“花飞”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易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已分”二字,透露出一种宿命般的接受与无奈,而“更堪”则加重了这种情感的沉重与不可承受之重。
“谁云流水尚能西。人间天上,愁梦画帘垂。”这里运用了“流水不复西”的典故,暗喻时间的不可逆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人间天上”对比,既是对现实与理想世界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愁梦与画帘垂的形象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忧郁与孤独。
“蜡泪蚕丝通几劫,回头烟月都迷。”蜡泪与蚕丝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几劫的使用,增加了时间概念的深远与历史的厚重感。回头望向过去的烟月,却已变得模糊不清,暗示了记忆的渐行渐远与现实的迷茫。
“残妆犹恋闹蛾儿。无情空恨,堤柳总依依。”残妆与闹蛾儿的对比,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无情的恨意与堤柳的依依不舍形成反差,表达了对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力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叶恭绰先生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将历史、自然与社会的多重维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深沉而富有哲思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