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房山夜山图

我昔绝江看吴山,朝光正落山水间。

金波远自海门入,翠岚高插扶桑殷。

安知璚楼有夜景,明月苍茫堕清影。

李侯胜赏高侯笔,展卷一时如梦醒。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曾在江边眺望吴山,朝阳正好洒落在山水之间。
金色的波光从海门远远而来,翠绿的山岚高高耸立,仿佛插入了日出之地。
谁能料到,那琼楼玉宇在夜晚会有何等景色,明亮的月色朦胧地投下清冷的影子。
李侯的美景胜过画卷,如同他高超的文笔,一展画卷就让人仿佛从梦境中醒来。

注释

我:诗人自己。
昔:从前。
绝江:江边。
吴山:吴地的山。
朝光:早晨的阳光。
金波:比喻金色的阳光。
海门:江海口。
翠岚:翠绿的山岚。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升起的地方。
璚楼:华丽的楼阁,常指仙境或宫殿。
夜景:夜晚的景色。
明月:明亮的月亮。
清影:清冷的影子。
李侯:对李姓诗人的尊称。
胜赏:极美的景色。
高侯笔:高妙的文笔。
展卷:展开画卷。
梦醒:从梦中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诗人以精美的笔触勾勒出江山的壮丽和夜景的神秘。

"昔绝江看吴山,朝光正落山水间。" 这两句通过对比日出的光辉与山水之间的交融,展现了早晨江山的迷人景色。

"金波远自海门入,翠岚高插扶桑殷。" "金波" 指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从遥远的大海涌入,形成壮观的景象。"翠岚" 描述了山峰的青翠与峻险,而"扶桑殷"则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怀念。

"安知璚楼有夜景,明月苍茫堕清影。" 这两句转换到夜晚的场景,"璚楼" 可能是指某个高耸的建筑物,而"明月苍茫堕清影"则描绘出在广阔无垠的夜色中,月光洒落下的宁静与和谐。

"李侯胜赏高侯笔,展卷一时如梦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赞美,其中"李侯" 和 "高侯" 可能是指当时有名的艺术家或收藏家,而"展卷一时如梦醒"则形容观赏这幅山图如同从梦中觉醒,感受到了艺术的震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意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16)

吕同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冰片熔肌,水沈换骨,蜿蜒梦断瑶岛。

剪碎腥云,杵匀枯沫,妙手制成翻巧。

金篝候火,无似有、微薰初好。

帘影垂风不动,屏深护春宜小。残梅舞红褪了。

佩珠寒、满怀清峭。几度酒馀重省,旧愁多少。

荀令风流未减,怎奈向飘零赋情老。

待寄相思,仙山路杳。

形式: 词牌: 天香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

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

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

绿阴初蔽林塘路,凄凄乍流清韵。

倦咽高槐,惊嘶别柳,还忆当时曾听。西窗梦醒。

叹弦绝重调,珥空难整。

绰约冰绡,夜深谁念露华冷。

不知身世易老,一声声断续,频报秋信。

坠叶山明,疏枝月小,惆怅齐姬薄幸。馀音未尽。

早枯翼飞仙,暗嗟残景。见洗冰奁,怕翻双翠鬓。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松江岸侧。正乱叶坠红,残浪收碧。

犹记灯寒暗聚,簖疏轻入。

休嫌郭索尊前笑,且开颜、共倾芳液。

翠橙丝雾,玉葱浣雪,嫩黄初擘。自那日、新诗换得。

又几度相逢,落潮秋色。常是篱边早菊,慰渠岑寂。

如今谩有江山兴,更谁怜、草泥踪迹。

但将身世,浮沈醉乡,旧游休忆。

形式: 词牌: 桂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