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四)

谁引长河贯洛城,銮舆东去此为轻。

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是谁引导长河贯穿洛阳城,皇帝的车驾向东行进,这里显得微不足道。
巨大的波涛不被天津桥所约束,它昼夜不停地奔流,发出愤怒的轰鸣声。

注释

长河:指黄河,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洛城: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
銮舆:皇帝的车驾,代指皇帝。
洪涛:大浪,形容水势浩大。
天津束:天津桥,古代洛阳的一座桥梁。
怒声:形容水流声音宏大,象征着波涛汹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穿流洛阳城的壮丽景象,以及天津桥(可能指洛阳的天津桥)对汹涌河水的约束。诗人邵雍通过写河水不服天津桥的束缚,昼夜奔腾发出怒吼之声,寓言性地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他暗示着某种力量或变革正在冲击现状,如同河水抗拒束缚,预示着潜在的动荡和不平静。整体上,这首诗富有象征意味,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沉的历史感慨。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三)

凤楼深处锁云烟,一锁云烟又百年。

痛惜汾阴西祀后,翠华辜负上阳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

宠辱事多今不见,兴亡时去止堪哀。

请观今日长安道,抵暮行人犹往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一)

云轻日淡天津暮,风急林疏洛水秋。

独步独吟人莫会,时时鸥鹭下汀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天意吟

人能言语自能窥,天意无言人莫欺。

莫道无言便无事,殆非流俗所能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