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僧舍

花落回廊静,钟声丈室过。

三春青鬓改,一院绿阴多。

客久无乡梦,愁深有病魔。

独怜良夜永,明月在藤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花瓣飘落在空寂的回廊,钟声悠然穿过静室。
春天过去,青春不再,满院绿荫更显浓郁。
长久在外的游子,乡梦难寻,愁绪深深,疾病缠身。
尤其怜爱这漫长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藤蔓上。

注释

花落:花瓣凋零。
回廊:走廊。
静:寂静。
钟声:寺庙或教堂的钟声。
丈室:僧侣或学者的居所。
三春:整个春季。
青鬓:年轻的黑发。
改:改变。
一院:整个庭院。
绿阴:绿色的树荫。
客:旅人,此处指在外的人。
乡梦:思乡之梦。
病魔:疾病。
独怜:特别喜爱。
良夜:美好的夜晚。
永:漫长。
明月:明亮的月亮。
藤萝:攀缘植物,如紫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邃宁静的晚春景象,融合了时间流逝、个人感慨与自然美景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花落回廊静”一句,以花落作为季节变迁的象征,设置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钟声丈室过"则是时间流逝的声音象征,通过钟声渲染出一种空寂感。

“三春青鬓改”表明岁月匆匆,人事如浮云,连头发的颜色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院绿阴多"则是对静谧环境的一种描绘,绿阴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但也映射出诗人的孤独。

“客久无乡梦”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长久漂泊,对家乡的渴望与思念。"愁深有病魔"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身体可能存在的疾病。

“独怜良夜永”中,“独怜”表露了一种对夜晚的孤独感受,"良夜永"则是对美好而漫长夜晚的一种欣赏与享受。最后一句“明月在藤萝”,通过月光穿过藤萝的意象,不仅描绘出一种静谧清新的夜景,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纯净、美好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淡雅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春尽时分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84)

吴敬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字:敏轩
  • 号:粒民
  • 籍贯:安徽省全椒
  • 生卒年:1701—1754年

相关古诗词

数声鹅管绛唇乾,拨火金炉夜向阑。

孺子独生伊洛想,仙娥曾共幔亭看。

几时天上来青鸟,何处风前听紫鸾。

最忆澄心堂里曲,小楼细雨十分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琵琶

凤尾龙香世莫传,半湾逤逻系冰弦。

雪深六月明妃冢,泪满三更商妇船。

坐啸竹林差共拟,重登花萼亦堪怜。

郁轮袍曲非难制,祗是无因上舞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早春过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

晴光冉冉过楼台,仄径扪萝破藓苔。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

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经东都太子桥

纶闱放逐知何道,桂苑风流且暂归。

莫问升迁桥上客,身谋疏拙旧心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