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

灵鹫何年寺,莲花湿翠重。

泉飞一涧雨,涛落万株松。

妙法禅中悟,高僧月下逢。

石桥归去路,又听隔林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邵锡荣的《灵隐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寺景象。首句“灵鹫何年寺”以灵鹫山的传说起笔,唤起人们对古寺悠久历史的想象。接下来的“莲花湿翠重”通过湿润的莲花和浓密的翠色,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环境,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禅意。

“泉飞一涧雨,涛落万株松”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泉水比喻为飞溅的涧雨,涛声则形容如松涛落下,展现了山间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动态美,同时也暗合了佛教中的空灵意境。

“妙法禅中悟,高僧月下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者能够领悟佛法的奥妙,而高僧的出现则增添了神秘与神圣的色彩。月夜下相遇,更显禅修者的超然与禅境的深远。

最后,“石桥归去路,又听隔林钟”以归途中的石桥和远处传来的钟声作结,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也暗示了佛教修行的循环往复和生活的淡泊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寺的自然风光和禅修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收录诗词(2)

邵锡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柳行

烽烟漠漠昏芳甸,千条新柳当春见。

遥忆高楼万里人,晓来坐听娇莺啭。

高楼南望已沾巾,妾梦还伤塞北春。

去年此日相思树,今日今年肠断人。

别来不觉春光蚤,春光减尽朱颜老。

妆台明镜倚春云,陌上雕鞍映青草。

可惜青青掩画楼,狂夫何事觅封侯。

开帘怕见杨花落,化作浮萍逐水流。

形式: 古风

大庾岭

万折河山四望开,萧萧行李独登台。

雨余云净千峰出,日暮天高一雁来。

炎塞不传江上使,瘴烟遥散海南雷。

夜深应有罗浮梦,岭路仙人旧种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沙涧

翠微横接暮烟生,人向疏林落照行。

土壁繁花鸣络纬,野田流水立。

石根朱实垂垂见,马首青山面面迎。

何处更寻南下路,隔溪啼鸟送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立秋

秋虽不自言,举世晓其至。

今当与秋期,风日宜有异。

不可拘往时,引人以愁意。

聊看一叶飞,我亦自能醉。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