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七首(其一)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翻译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
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注释

清话:清新美好的意思。
销夏:消除暑气,即纳凉。
销一作“消”。
蜡炬:蜡烛。
桃笙:竹簟。
据陈鼎《竹谱》载,四川阆中产桃笙竹,节高皮软,制成竹席,暑月寝之无汗,故人呼竹簟为桃笙。
熟罗: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
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故有熟罗、生罗之别。
一霎:一会儿。

鉴赏

这首清代项鸿祚的《清平乐·七首(其一)池上纳凉》描绘了一幅夏日池塘边清凉闲适的画面。"水天清话",展现出水面与天空的清澈,暗示了环境的宁静。"院静人销夏",写出了庭院寂静,暑气消散的惬意。"蜡炬风摇帘不下",通过微风中摇曳的蜡烛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

"竹影半墙如画",将月光下竹影斑驳投射在墙壁上的景象比作一幅美丽的画,富有诗意。接下来的"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描述了饮酒后的微醺状态,以及使用桃笙(竹制的凉床)和轻盈的熟罗扇带来的凉意。

最后两句"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点出一场雨后,荷花池塘的清新气息,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池畔的闲适生活,寓情于景,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题宫意图

调入苍梧斑竹枝,潇湘渺渺水云思。

听来记得华清夜,疏雨梧桐独坐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闻蛙

草绿清池水面宽,终朝阁阁叫平安。

无人能脱征徭累,只有青蛙不属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寄衣曲

欲制寒衣下剪难,几回冰泪洒霜纨。

去时宽窄难凭准,梦里寻君作样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关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