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见罘罳阙,于今已十春。
素衣不忍弃,为有洛阳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有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京都洛阳的深情。首句"不见罘罳阙"描绘了诗人眼中昔日宫殿的缺失,罘罳阙可能指的是皇家宫门或楼阁,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于今已十春"则点明时间流逝,十年过去,物是人非。
"素衣不忍弃"一句,诗人以素衣自比,表达对过去的感情难以割舍,如同那件素色的衣服,虽然不再华丽,但仍然珍视,不愿舍弃。"为有洛阳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境,洛阳尘象征着京都的记忆和情感纽带,即使身在异地,那份对洛阳的思念之情也如尘埃般深深萦绕。
整首诗通过抒发对旧日宫殿和洛阳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情感深沉而内敛。
不详
形模岂称侍承明,不愿箫韶听九成。
但愿丰年有高廪,千夫穫稻看秋晴。
耆年何在隐墙东,常乐箪瓢陋巷中。
白首可无知所自,宜歌帝力颂天功。
眇眇周垣总路平,森森夏木已阴成。
却疑身在华轩上,翠幄中间曳杖行。
南北东西极目天,看天不比下牢关。
遥知前面山尤远,直到飞鸦灭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