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娄坚的《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其八)》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追求的反思和对世态的感慨。首句“徒传文屡变”揭示了文学风格的不断变迁,暗示了时代的流转和个人风格的演变。然而,“未省学通经”则流露出作者对于真正通晓经典经学的自省,可能意味着他觉得仅凭文字技巧不足以深入理解古代学问。
“呈卷犹颜赤”描绘了作者在考试或展示作品时的紧张和羞涩,脸色发红,显示出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持衡自眼青”则以眼睛比喻公正,暗示他在衡量事物时力求公平,但又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雕龙矜健笔”运用典故,可能暗指自己如龙飞凤舞般挥洒笔墨,但同时也带有自嘲之意,因为“雕龙”常用来形容过分雕琢的文字。“振鹭误充庭”则借鹭鸟误入庭院,暗示自己才华可能被误用或不被理解。
最后两句“世道终何赖,难分楹与莛”直指世道的浮躁和难以依赖,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同时感叹个人力量在复杂世事中的微小,难以分辨栋梁之材与草芥之末。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展现了作者的自我反省,也揭示了他对当时学术和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