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摰为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所作的挽诗之一,具体为第四首。诗中表达了对吕公一生功绩的追忆与赞美,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首句“岁有悬车表,新闻曳杖嗟”,以“悬车”和“曳杖”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吕公年事已高,不再驾车出行,而是拄着拐杖行走的情景,既体现了他的老迈,也暗示了他即将离世的命运。这里的“悬车”和“曳杖”成为吕公晚年生活状态的象征,蕴含着深深的感慨。
接下来的“风云四朝仕,公相百年家”两句,高度概括了吕公一生的仕途生涯。他经历了多个朝代,官至公相,家族显赫,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影响。这两句不仅赞扬了吕公的政绩,也凸显了他的家族荣耀。
“故国山川近,西郊鼓吹哗”则转向对吕公逝世后故乡的描写。虽然吕公已经离世,但他的故土依旧山川秀丽,西郊的鼓乐声似乎在为他送行,表达出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哀思。这里通过自然景观和民间风俗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庄重而深情的氛围。
最后,“旂常难尽记,膏泽遍幽遐”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吕公功绩的敬仰。尽管吕公的丰功伟绩难以一一详述,但他的恩泽却遍及遥远的地方,影响深远。这两句以“膏泽”比喻吕公的德政,强调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之大,影响之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吕公生平的回顾和逝世后的哀悼,既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深沉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