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作品,名为《延平刘郎中廷信所藏红梅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西湖边浅水区红梅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投射。
首句“莫种西湖浅水滨”,以一种婉转的语气提出疑问,似乎在说不要在西湖的浅水边缘种植梅花。这句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引出下文对自然美景与情感的探讨。
“水清花艳各伤神”一句,将水的清澈与花的鲜艳并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两者之间微妙的关联与冲突。这里的“伤神”并非指身体上的不适,而是心灵上的触动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复杂情绪。
“春光不与花相妒,花到开时却妒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半句“春光不与花相妒”强调了春天与花朵之间的和谐共存,春光并未因花朵的美丽而产生嫉妒之心,体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形态间的平等与尊重。后半句“花到开时却妒春”则反转了视角,当花朵盛开之时,它们似乎对给予它们生长季节的春天产生了某种嫉妒,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表达,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哲理洞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诗中,自然界的景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投射和哲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