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所作的《九日》。诗中表达了诗人作为官吏后,生活失去了往日的欢愉,但在重阳节这一天,他试图通过登高赏菊来尽兴庆祝。然而,即便是面对如此佳节,诗人的内心依然难以摆脱官场的束缚与无奈。
首联“一行作吏废欢游,九日登临拟尽酬”描绘了诗人因仕途而失去自由自在的生活,重阳佳节之际,他试图通过登山赏菊来弥补内心的空虚。颔联“诗有少陵难著语,菊无元亮不成秋”则以杜甫和陶渊明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古代文豪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创作上的困惑与不满足。
颈联“云山自笑头将鹤,人海谁知我亦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飞翔于云山之上的白鹤,以及漂泊于人海中的鸥鸟,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既渴望自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复杂心情。尾联“幸遇佳辰莫辞醉,浮云今古剧悠悠”则在肯定了重阳节的美好时光之余,也流露出对人生如浮云般短暂、变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