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青门饮.社日游云门

鸿落寒滨,燕辞幽馆,西成万室,颦眉人少。

自古云隮,洞门何处,南望数峰秋晓。

千骑旌麾远,去寻真、忙中心了。

佩声盘入,烟霞绝顶,谁闻欢笑。当候青童相报。

因待访仙人,长生微妙。

置俎争来,四乡宴社,且看翠围红绕。

似可扪青汉,到北扉、两城斜照。

醉翁回首,丹台梦觉,钧天声杳。

形式: 词牌: 青门饮

翻译

大雁落在寒冷的水边,燕子告别幽静的馆舍,西方的城市建成千万座房屋,人们愁眉不展。
自古以来,云彩缭绕的仙境在哪里?向南望去,秋天的山峰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众多骑兵带着旗帜远行,他们寻找真理,内心忙碌却渴望解脱。
佩环声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回荡,谁能听见他们的欢笑?期待着青童来报信。
等待拜访仙人,寻求长生不老的奥秘。
人们争先恐后地前来参加宴会,围绕着翠绿和红色的装饰。
仿佛能触摸到青天,直到北边的城门,夕阳斜照两城。
醉翁回头,从梦境中醒来,钧天之乐已远去。

注释

鸿:大雁。
落:落下。
寒滨:寒冷的水边。
燕:燕子。
辞:告别。
幽馆:幽静的馆舍。
西成:西方建成。
万室:千万座房屋。
颦眉:愁眉不展。
云隮:云彩缭绕。
洞门:仙境之门。
南望:向南看。
秋晓:清晨。
千骑:众多骑兵。
真:真理。
佩声:佩环声。
烟霞:云雾。
绝顶:山顶。
青童:年轻的仙童。
相报:报信。
访仙人:拜访仙人。
长生:长生不老。
微妙:奥秘。
置俎:设宴。
四乡:四方乡村。
宴社:宴会。
翠围红绕:绿色环绕红色装饰。
青汉:青天。
北扉:北边城门。
斜照:夕阳斜照。
醉翁:醉酒的人。
钧天:天宫。
声杳:声音消失。

鉴赏

这首宋词《青门引/青门饮·社日游云门》是黄裳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山水画卷。开篇以鸿雁和燕子的离别,象征着季节更替和人事变迁,"西成万室,颦眉人少"则暗示了世事沧桑,人们少有欢颜。接下来,诗人遥想仙踪,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千骑旌麾远"描绘出壮丽的队伍远行,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理。"佩声盘入,烟霞绝顶"则展现了仙境的神秘与寂静,无人分享欢笑。词中融入了道教元素,期待青童报信,探访仙人,寻求长生之道。

"翠围红绕"描绘了乡村社日的热闹景象,人们聚餐欢庆,暂时忘却尘世烦恼。"似可扪青汉,到北扉、两城斜照"进一步渲染了云门山的高峻与壮丽,夕阳映照下的景象令人陶醉。

最后,诗人以"醉翁回首,丹台梦觉,钧天声杳"收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那遥远的仙境,梦醒后只剩钧天之乐的回响,给人留下深沉而悠远的回味。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超凡世界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三)七夕

世间言笑,天上谁欢聚。河汉涵秋静无暑。

望丹霄杳杳,云幄俄开,缘会远,空引时情万缕。

彩楼人送目,今夕无双,巧在灵丝暗相许。

爽气御西风,众乐难寻,乘槎看、鹊桥初度。

过几刻良时、早已分飞,向月下何辞,十分芳醑。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一)暑中

乱蝉何事,冒暑吟如诉。断续声中为谁苦。

阵云行碧落,舒卷光阴,秋意爽,俄作晴空骤雨。

明珠无限数。都在荷花,疑是星河对庭户。

莫负昼如年,况有清尊,披襟坐、水风来处。

信美景良辰、自古难并,既不遇多才,岂能欢聚。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二)

杳无风色,肠断莲花信。水鉴云垂数峰影。

向劳生辛苦,寒暑煎人,争不老,空想秋堂夜静。

玉姬挥皓月,时送微凉,莫吝金卮为伊尽。

柳下夕阳收,傍水重游,花茵上、雪回襟冷。

问避暑天机、自有奇人,但且对湖光,世间谁醒。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宴春台.初夏宴芙蓉堂

夏景舒长,麦天清润,高低万木成阴。

晓意寒轻,一声未放蝉吟。但闻莺友同音。

宴华堂、绿水中心。芙蓉都没,红妆信息,终待重寻。

清冷相照,邂逅俱欢,翠娥拥我,芳酝强斟。

笙歌引步,登临更向瑶岑。卧影沈沈。

自风来、与客披襟。纵更深。归来洞府,红烛如林。

形式: 词牌: 燕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