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崔寅亮下第

天地唯一气,用之自偏颇。

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岁晏期攀折,时归且婆娑。

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

虬龙未化时,鱼鳖同一波。

去矣当自适,故乡饶薜萝。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天地间只有一股气,使用它的人各自偏爱。
忧虑之人沉溺于痛苦的诗篇,通达之人则放声高歌。
君子见识深远,忧虑的事情也更多。
到了年终期待着攀折,闲暇时则悠闲漫步。
他们的本质如同削过的玉石,清雅的言辞犹如江河倾泻。
蛟龙还未化身为龙时,与鱼鳖同在一片水域。
离去吧,应当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故乡四周满是薜荔和萝藤。

注释

天地:宇宙万物。
唯一:独一无二。
气:自然之力。
忧人:忧虑之人。
苦吟:悲苦的诗歌。
达士:通达之人。
识:见识。
桂枝:比喻高位或才华。
更多:更多一些。
岁晏:年终。
攀折:采摘。
婆娑:悠闲自在。
素质:本质。
削玉:洁白如玉。
倾河:倾泻江河。
虬龙:未成熟的蛟龙。
化时:变化之时。
鱼鳖:水中生物。
去矣:离去。
自适:自我安适。
故乡:家乡。
饶:丰富。

鉴赏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意境辽阔。开篇“天地唯一气, 用之自偏颇”直接点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感悟。紧接着,“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则表明了不同身份、境遇的人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差异,从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一句中,“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之人,他们的心思更为深远,而“桂枝”常用以比喻才华或清高,此处则暗示了君子的忧虑更加深切。

诗中下片“岁晏期攀折,时归且婆娑”描绘出季节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则通过比喻的手法,赞美了某人(或许是崔寅亮)的纯洁高尚之品格以及其文辞的清丽流畅。

“虬龙未化时,鱼鳖同一波”这一联,借用了《庄子》中的典故,表达了一种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情怀。而“去矣当自适,故乡饶薜萝”则是对离别之人的勉励和对故土的眷恋。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洁的情操,这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诗以寄托”思想的体现。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送李尊师玄

口诵碧简文,身是青霞君。

头冠两片月,肩披一条云。

松骨轻自飞,鹤心高不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李翱习之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

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

旧忆如雾星,恍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

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豆卢策归别墅

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

君今潇湘去,意与云鹤齐。

力买奇险地,手开清浅溪。

身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

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淼淼霅寺前,白蘋多清风。

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

孤吟玉凄恻,远思景蒙笼。

杼山塼塔禅,竟陵广宵翁。

饶彼草木声,髣髴闻馀聪。

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

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

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送君溪鸳鸯,彩色双飞东。

东多高静乡,芳宅冬亦崇。

手自撷甘旨,供养欢冲融。

待我遂前心,收拾使有终。

不然洛岸亭,归死为大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