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根道人

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

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

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

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

兴酣按节竹间歌,却笑吴兴馋太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竹根道人”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早年的游历与晚年的归隐,展现了其心境的转变与对竹子的深厚情感。诗中以“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开篇,勾勒出竹根道人年轻时的游历生活,充满了繁华与探索。然而,“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一句转折,揭示了他晚年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对竹子的特殊情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将竹根道人的行为与古代文人王子猷对竹的喜爱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竹子的深情厚谊。王子猷是晋代著名文学家,以爱竹著称,此句暗示竹根道人与王子猷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则点明了竹根道人不仅喜爱竹子,还致力于记录和传播竹子之美,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对竹子的赞美之情。这里提及的“渭川千亩秋”,可能是指渭河流域广袤的竹林,秋天时分的美景,进一步渲染了竹子的自然之美。

最后,“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兴酣按节竹间歌,却笑吴兴馋太守”描绘了竹根道人晚年在吴山归隐的生活状态。他虽已白发苍苍,但内心依然充满活力与激情,甚至在酒兴浓时,在竹林间放声歌唱,对吴兴太守的贪吃行为表示戏谑,体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根道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描绘,展现了其从繁华到归隐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云窝

君家昔在吴山住,俗客长年少来去。

我因登眺远相寻,直到白云最深处。

怜君所寓多清幽,云为台榭雪为楼。

但解此身居混沌,不知人世换春秋。

采药云随身,读易云依座。

閒到白云吟,醉拥白云卧。

石鼎茶香午梦回,白云犹自未曾开。

柳絮一天风不卷,梨花万树月初来。

莫论柳絮风,难比梨花月,容易飘零容易缺。

何如白白山中云,晨夕相看自怡悦。

自怡悦,人谁知,白云本与无心期。

飘然辞云下山去,佩琴携鹤游京师。

寄迹京师逾十载,白云缥缈长不改。

济人未了竟忘归,故山猿鹤应相待。

我去君来二十春,今朝那复又逢君。

何时共买东风棹,相与还山访白云。

形式: 古风

送人还江西

清江水浸芙蓉花,君来别我将还家。

知君家在临川住,十载从宦游京华。

职居宗正掌清近,亲见玉牒滋仙葩。

圣恩如天浩无际,特赐休老寻烟霞。

都门祖饯拥冠盖,有琴在囊书在车。

到家山水想依旧,西风落木秋更佳。

晓窗一枕梦初破,忘却厅鼓趋晨衙。

山田霜降稻新刈,晴溪水涸鱼堪叉。

陶然醉卧菊篱下,人生此乐真无涯。

二疏荣归难独美,朝野叹羡良非誇。

惭余未遂报明主,敢忆五湖乘钓槎。

赋诗赠君西别去,侧身东望空长嗟。

形式: 古风

题山水小景

往年曾到西湖曲,雨后西山翠新沐。

苏公堤上柳枝青,苏小门前芳草绿。

画船摇曳向湖中,载得鸳鸯浦口风。

春去春来知几度,总将心事付残红。

客窗见画成今昔,湖水湖山浑咫尺。

何当重费买花钱,载酒六桥寻故迹。

形式: 古风

题周昉折花仕女图为刘士宾赋

阳台雨过朝慵起,翠撒云鬟倦妆洗。

东君昨夜送韶光,春在花枝娇旖旎。

暖香暗袭红霞绡,沁入玉纤温不消。

麝脐龙脑避芳馥,金鸭沈檀皆罢烧。

含情欲与花神说,为诉芳心愁万结。

莫教零落五更风,蝶粉蜂黄共消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