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滑州节判鲍锡中疏懒钓鱼图十二韵

先生称达者,疏懒意如何。

远识遗钟鼎,华龄厌绮罗。

芒鞋红雾外,茅屋碧山阿。

矶稳重盘石,衣轻细织蓑。

垂钩忘岁月,却饵傲风波。

丝上蜻蜓立,竿前翡翠过。

夕阳青草岸,春水锦鳞窠。

幽梦随鸥鹭,深盟隐薜萝。

恢谐留月笑,欸乃对云歌。

高会左元放,新词张志和。

松围青偃盖,山绕翠堆螺。

谁写沧洲趣,知君乐处多。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先生被尊为通达之人,他的懒散心境如何呢?
他有深远的见识,不追求世俗的名利,年岁已高却厌倦了华丽的衣物。
穿着草鞋行走在红雾之外,居住在青山环绕的茅屋中。
他在稳固的礁石上稳坐钓鱼,身披细密编织的蓑衣。
垂钓时忘却了时间,面对风浪却自得其乐。
蜻蜓停在鱼竿上的丝线上,翡翠鸟掠过眼前。
夕阳映照着青草岸边,春水里满是鱼儿的巢穴。
在梦境中与鸥鹭相伴,深厚的友情隐藏在藤萝之间。
欢笑声在月下留下痕迹,歌声在云间回荡。
像左元放那样高雅的聚会,张志和的新词也令人赞赏。
松树围绕着青色的伞盖,青山如螺堆叠。
谁能描绘出这样的江湖情趣,想必你在此处的乐趣颇多。

注释

先生:指通达之人。
疏懒:懒散。
遗钟鼎:不追求世俗名利。
华龄:年岁已高。
芒鞋:草鞋。
茅屋:简陋的房屋。
重盘石:稳固的礁石。
细织蓑:精细编织的蓑衣。
垂钩:垂钓。
却饵:面对风浪。
丝上蜻蜓:丝线上的蜻蜓。
竿前翡翠:鱼竿前的翡翠鸟。
夕阳:傍晚的阳光。
锦鳞:彩色的鱼。
鸥鹭:水鸟。
深盟:深厚的情谊。
恢谐:欢快。
欸乃:渔歌。
左元放:古代文人。
张志和:著名诗人。
松围:松树环绕。
翠堆螺:青山如螺。
沧洲趣:江湖情趣。
知君:了解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宋讷的作品,题为《题滑州节判鲍锡中疏懒钓鱼图十二韵》。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和生活态度的赞赏。

“先生称达者,疏懒意如何。”开篇便提及一位被誉为通达之士的先生,其疏懒(即鲍锡中)之意境如何,是诗人想要探讨的话题。

“远识遗钟鼎,华龄厌绮罗。”这里通过对古代珍贵器物和精美织品的描写,表明诗人对朋友才学渊博、生活情趣的赞赏。

“芒鞋红雾外,茅屋碧山阿。”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这种宁静自然的环境,传达了对朋友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矶稳重盘石,衣轻细织蓑。”继续描写生活中的点滴,展现出一种安稳而不失精致的生活态度。

“垂钩忘岁月,卻饵傲风波。”诗人通过钓鱼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丝上蜻蜓立,竿前翡翠过。夕阳青草岸,春水锦鳞窠。”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生活境界的向往和欣赏。

“幽梦随鸥鹭,深盟隐薜萝。”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情谊。

“恢谐留月笑,欸乃对云歌。”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自己与朋友之间那种超脱物外、共赏自然之美的快乐时光。

“高会左元放,新词张志和。”这一句表明诗人与鲍锡中的深厚友情,以及对鲍锡中文学才能的高度评价。

最后几句:“松围青偃盖,山绕翠堆螺。谁写沧洲趣,知君乐处多。”则是对朋友生活环境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鲍锡中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认为他在许多地方都能找到乐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精彩绝伦的友情赞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94)

宋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客山行

岭云为作小凉天,山店重来忆去年。

独树丹枫谁不见,何须更立万松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客归至郡圃残雪销尽

三日东风入万家,草间残雪不留些。

儿童道是雪犹在,笑指梅花作雪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客归登净远亭二首(其二)

池冰动处水生澜,未觉今朝抵死寒。

便恐雪销难再得,不辞鞋湿数来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送客归登净远亭二首(其一)

犯寒送客只劳神,上到危亭眼顿新。

雪汁滴人清入髓,莫将衫袖障头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