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琴罢》。诗中描绘了诗人结束弹琴之后,诗兴大发,独自在昏黄的灯光下挥毫泼墨的情景。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圣人之心的理解与感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然处世的态度。
“琴罢诗兴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从弹琴转而激发起写诗的灵感。琴声悠扬,仿佛能洗涤心灵,激发创作的热情。这句不仅描绘了诗人艺术活动的转换,也暗示了音乐与诗歌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启发的作用。
“残灯独挥笔”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深夜独自创作的氛围。昏暗的灯光下,诗人一人执笔,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中。这里的“残灯”不仅指物理上的光线微弱,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孤独。然而,正是在这种孤寂中,诗人的创造力得以释放,灵感如泉涌般涌现。
“因识圣人心,澹然何意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诗人创作的深层动机和精神追求。通过“圣人心”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品质和深刻人生哲理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澹然”意味着心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状态。同时,“何意必”则强调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独立思考,不被传统观念或外界期待所束缚,而是坚持自我,追求真正的内心满足和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情感和人生哲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道德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