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

洞霄九锁本不扃,天柱一峰非浪名。

上同天目映寥廓,下与大涤通沧溟。

谁藏琼□在石室,真与福地齐金庭。

远游飞升俨遗迹,玄同指向真典刑。

当年楼台极缥缈,至今气象藏深冥。

已知六月九万里,个中一念三千龄。

金龙玉简天上降,琳宫绛阙逢相迎。

紫霞黄云覆其室,青衣素锦分诸灵。

虚皇台高步虚彻,宣科玉音神所听。

自怜学道二十年,此心已与湖山盟。

朅来奉祠北山下,恍若飞升朝帝庭。

道人观妙清且秀,尚指乡关论赤城。

何年吏隐奉香火,愧无妙句如丹青。

木公金母吾未识,且看松根生茯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洞霄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独特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琼室”、“金庭”、“紫霞”、“黄云”等,不仅渲染了洞霄的仙境之感,也寄托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首联“洞霄九锁本不扃,天柱一峰非浪名”,以“九锁”和“天柱一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洞霄的险峻和独特,暗示其非凡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气息。接着,“上同天目映寥廓,下与大涤通沧溟”两句,通过对比天目山和大涤,进一步强调了洞霄的广阔和深远,仿佛与天地相连,与大海相通。

颔联“谁藏琼室在石室,真与福地齐金庭”则将洞霄比作藏有仙室的圣地,与金庭并列,暗含着对洞霄作为道教福地的尊崇。接下来,“远游飞升俨遗迹,玄同指向真典刑”表达了对古代仙人飞升的向往,以及对道教修炼之道的认同。

颈联“当年楼台极缥缈,至今气象藏深冥”描述了洞霄过去和现在的景象,既赞美了其过去的辉煌,又感叹于其现今的幽深与神秘。而“已知六月九万里,个中一念三千龄”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洞霄深处未知世界的无限遐想和探索欲望。

尾联“金龙玉简天上降,琳宫绛阙逢相迎。紫霞黄云覆其室,青衣素锦分诸灵”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场景,金龙玉简从天而降,琳宫绛阙迎接,紫霞黄云覆盖,青衣素锦分发,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

最后,“虚皇台高步虚彻,宣科玉音神所听”点明了洞霄与道教神仙的联系,虚皇台上的仪式庄严肃穆,玉音宣科,神灵倾听,体现了对道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洞霄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9)

左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孤屿藏烟迷宿鹭,扁舟和雨驻沙鸥。

形式: 押[尤]韵

句(其二)

山色晚来犹入座,药苗春后自成畦。

形式: 押[齐]韵

如今若把菱花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形式:

西湖

叠叠山腰系冷云,疏疏雨脚弄黄昏。

松声更带溪声急,不是离人也断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